我出生于一个河北很普通的农村里。可能因为思想更保守一些,我们这里外出打工的人很少。上一代人基本以农时务农,闲时打零工为主。男人多数以砖瓦匠,木工,小工等建筑工种,女士则在家里附近的工厂从事纺纱、织布等类似工作,其中就包括我的母亲。
母亲是典型的乡村妇女形象。一双巧手,织布,裁衣,蒸各种各样好看的馒头;一辈子苦命,种地打零工照顾老人养大孩子;然后在五十来岁的时候开始照顾孙子辈……再然后,看着孙子慢慢长大,自己陪着老伴越来越老,成为了奶奶现在的模样。她们一辈子都在操劳中,一刻钟也不敢停下来,甚至在家里也只能看到她们劳碌的身影,让人心疼。
过完春节,母亲就将要放弃她现在制鞋厂的工作了。尽管她早就升职成了主任,也将再次涨工资,但对她而言,帮助弟弟夫妻带孩子好像是更重要的事。母亲说,她准备明年开始做婚介当媒婆,平时在家看着孩子,等弟弟弟媳过周末的时候出去说媒。
我问:“老娘,你没必要太忙了,你的身体最重要了。”
母亲回我:“我还得挣钱啊,你结婚买房要花钱,家里买菜交话费电费等有需要花钱,不挣怎么办。”
我告诉她:“我结婚您这边就不用给我了,你攒的钱得养老。”
母亲不同意了说:“这不行,你哥你弟他们结婚给了多少,我一样给你。”
……
母亲辛苦了一辈子了,还要再辛苦很长的时间,她想她的余热给我们这一代更好的基础。尽管农村的的老人们无法给予像城市父母能给予的那种物质条件,但她放弃晚年,挺着帮我们!
农村里很多老人亦如是,但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工作的不稳定,他们几乎没有入保险,所以晚年他们无法再工作挣钱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将不安定。 还好,母亲有我们兄弟三个。
我父亲的同龄们,我发小的父母们,他们现在依然在工作着,要么做着不太高明的技术,要么卖着最后的力气,总之依旧在挣着血汗钱。他们一般从不到20岁开始,到干不动为止;回到家里后,晚年开始,等孩子的孝敬…… 而父亲则是非典型。当年他是商品粮,养老保险也早早的够了年数。所以尽管他在五十岁来下岗,未来的日子,也有父亲最后的底气。
乡下的上一代,是很值得同情的一代,更是值得我们回报的一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