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不可承受的堕落

作者: 寂寞的山楂丸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07:50 被阅读319次

            尽管这段时间关于《芳华》的报道与炒作。频繁的见诸媒体头条,但习惯了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我早已处变不惊。对于芳华,从一开始,我便没有多少期待。上映以来,似乎许多人有很高的评价,好像票房也不错,这促使我决定看一看。由于工作很忙,我实在无暇抽出时间像《战狼2》一样,请假一天去看,所以,我只能通过一些途径,在网上预先观摩了一下,总的来说我很庆幸我没有买票的这个决定。

            本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行为和决定,与他人无关。但是当我看到一个视频采访中,冯小刚导演那似乎很自鸣得意的神态,个人感觉透着一种厌恶,于是不得不将我的一些想法与诸位共同探讨,不试图与人吵架。有言在先,不喜勿喷。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许多人看问题容易流于表面,不能看到深层的内核。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世活着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时代空间里某些事物和事件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求真务实,应当是我们生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追求。更何况身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艺工作者,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公民,更应当在你的作品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你可以娱乐大众,但是你不能欺骗大众。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伟大转折的历史时期,以负责任的心态,用有价值的追问,来警醒时代,致敬未来。“文艺”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文艺工作者”们是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工程师。时代赋予你们神圣而高贵的责任。人们向你们投向尊崇而敬仰的目光。如果说大学是人生的“象牙塔”,那么你们便是人类的“乌托邦”。你们是人类理想的寄托,你们是人类未来最现实的写照。然而很不幸,很失落的事实是,你们辜负了人们这一切美好的的希冀。

            “娱乐圈”这个词,已经很诚实的表明,你们只是一群以金钱的方式出卖自己灵魂的可怜虫。你们以出轨和吸毒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向世人展示你们残缺的灵魂。如同你们在银幕上那附着于金钱的看似卖力然而空洞的表演。你们以“市场规律”的理由,在金钱面前,轻易的放弃抵抗。以夸张而妖媚的姿态完成一件所谓的“作品”,再以哗众而取宠的手段向世人“9块9包邮”的来兜售。当你们以放弃“灵魂工程师”的尊贵为代价向“商人”身份华丽转身以后。我们“9块9包邮”买到的就只能是“注水猪肉”。

    《芳华》不可承受的堕落

            这部电影关于革命与反思,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你都没有淋漓尽致的展示,或者是你有意的回避,看到最后,除了感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好人没有好报之外没有其他。没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拥有信仰的幸福感,只是失意者的喋喋不休,一个老者的其言已尽。  情感上的过度克制压抑,导致了《芳华》本可以成为一个精品的可能。努力保持中庸反而失掉激情并且多少与苟且套近乎。让人不得不怀疑你试图表达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走出影院让人不得不同病相怜的哭一场,并且扔下一句狠话:在看见老人摔倒,我他妈绝不扶!

            不知道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实际上你达到了和南方系一样的目的:那就是对共产主义彻底的解构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多么的有必要!

            曾经拍贺岁片的你,我喜欢乐见。但你实在不宜探讨这些过于厚重的话题。你这样一个见异思迁的冯裤子,如果不是在曾经的英雄集体中有过“部队大熔炉”的锻造,把你本不高深的格调有所抬高,你会是一个彻底的俗气小市民。小市民没有什么不好,插科打诨吹牛逼不上税,更不犯法!但你不应该用你顺流而下的机会主义巧取便宜之后,而今又用逆流而上的手段豪夺你和你战友们曾经的无上荣光!你用看似猛烈实则内荏的手法,以人的名义将人格矮化!说得轻巧一点,你在欺世盗名,说得重一点,其心可诛!

            我相信看过《战狼2》和《芳华》的观众,一定对两部影片中有些类似的情节,有强烈的共鸣,《战狼2》里面有关于强拆的片段影像,而《芳华》里也有刘峰在联防队被遭到讹诈的描述。如果这两部电影你都看过,而对这两个细节又记得特别清楚的话,那么我恰恰想说,二者不可同言而语。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起点都是描述了社会的某些不公,但落点一个凸显了民族大义,另一个只让人觉得不扶老人理所当然。《战狼2》点燃人民心中共同的价值追求,引起了人民的共鸣。《芳华》却只是一个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思维包装了一个怎么活着都行的心理暗示。

    《芳华》不可承受的堕落

            整个影片格调低下,意淫的细节描述,配合几首那个时代的歌曲。让人恍若隔世,神经错乱,对于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而对于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简直是一种侮辱。导演试图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历史,以求超然。他精心编制了一张网,这张网过滤掉一些他不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却又将他自己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以露骨或隐晦的方式呈现。观众在浑浑噩噩之间自觉和不自觉的接受了他这种神经错乱般的胡言乱语。

            影片主人公何小平的神经错乱,其实正是导演本人的神经错乱。他想回避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的某些人或事,他努力的想要忘却曾经的那个不那么让人满意的自己。因为当下的他盛名之下似乎是人上之人,社会精英。也许他觉得他自己这个社会精英应该对这个时代负起责任。于是他努力的想让自己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丰满与完整的。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在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幻的惶恐不安中他精心策划导演了这部剧,只不过是想让他曾经不圆满的心结变得圆满起来,让他无处安放的过去变得有那么一些合乎情理。因为要让现在变得合乎情理,所以必须去篡改历史,这岂非不是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神经错乱?主人公何小平正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编排下莫名其妙的变得神经错乱。

            作为曾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他肯定不是一个毛泽东的好学生。辩证法的关键就在于,于万事万物中,于矛盾中求统一。在矛盾与对立的辩证关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面对现实的方法。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既有矛盾的地方,更有统一的方面。如其纠结于过去不如直面今天的现实。理想主义是形而上,我们每天具体面对的事情又是形而下,但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并不是只有矛盾而没有统一的假设性存在。导演本人的纠结就在于此,他既纠结于过去,又纠结于现在,既无法面对过去,又无法面对现在。  为了能够把过去和现在打开一个通道,他只能重新虚构一个过去来与现实遥相呼应。也许 他自认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费尽心血的想建构一种合乎情理的来龙去脉,以求表达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共识。或许他不知道,他只是在稀里糊涂中既混淆了过去,又模糊了现在。 他在寻求真我的过程中永远失去了自我。最终只不过沦为时代的浮萍,随波逐流,没有方向。 诉诸时代的主题,却最终只能沦为致青春式的矫情。

            唱响《英雄赞歌》时代主旋律的歌曲的人,只是几个为了逃避上山下乡走后门才进了文工团的勾心斗角的女人。听完《甜蜜蜜》这种靡靡之音之后,我们在战场上便再也承受不起伤亡。于是我们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唱着《送战友》走进新时代。历史脉络的排列分毫不差。这几组漫画式的意境表达,极尽伤感而缺乏力量,恰到好处的隐喻了个体在时代面前的无可抗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在刘峰被联防队欺负这一场景中遐然而止,不做反思的与时代同流合污。这些场面的勾勒不可谓不妙,唯独,面对我们自己曾经的历史,我们不能以看客的心态指桑骂槐 。

            在这些巨大的历史洪流面前,我们真的就不应该再做一些抗争吗?逆来顺受如果是一种真理般的存在,我们何来革命?甜蜜蜜固然是生而为人应有的生命体验,但倘若没有英雄赞歌的那些个时代,恐怕所谓历史的责任无从谈起 。矛盾的主体不应该是难以抵抗的历史洪流,而应该是在这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每一个参与者,因为历史从来都是人创造的。在那些所谓浩浩殇殇的历史洪流中,从来都是作用与反作用相互牵制,相互作用的。他在暗自指责历史的惯性给予他巨大的挤压力时,没有把自己当作对历史是有责任的人来看待,他把自己当做看客,轻巧的置身事外。他当这段历史跟他一点责任都没有。他在轻巧的指摘历史不能给他一个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幸福感时,他似乎忘了自己也是这历史的一部分,甚至历史正是由于他和他这样一群人才变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他选择性遗忘和技术性规避了这一点,这使他看起来是那么的无辜和受伤害。我简直难以想象,在他把英雄赞歌当作挽歌来唱的时候,可以如此的心安理得。

    《芳华》不可承受的堕落

            无论将这部电影定义为历史剧,或是致青春。但在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的交汇中不可避免的要触碰到一个历史伦理关系的表述。他努力想摆脱这种严肃问题硬碰硬的探讨,使它看起来只是一个自传式的个人表达。

            影片矛盾的主体是生命个体而非历史背景。但这恰恰是他无法回避的另一个矛盾,因为我们都是从这个时代走过来的,我们无法抽离时代的背景进行完全个人的表达。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时代对话。即便时过境迁,回首往事,你也不能轻易的否认你的曾经,因为在你的曾经中有我们共同的部分。          在你我共同经历的价值与追求中,你轻易的否定了那些我们曾经共同拥有的荣光与骄傲。你暗自鄙夷与不屑的,恰恰是我们甚为珍视的价值。这些价值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裹挟着时代的嘈杂之音,必将奔流而去。那看似需回首才可触摸的价值,恰恰在历史的空间中居于当下。我们不但不能轻易的将它否定,我们还需将它坚定的传承。这才是符合我们共同价值认同的历史脉络与伦理关系。

            你用一个心灵鸡汤式的致青春,轻易的将百年以来我们唯一的遗产,在无数鲜血与死亡中站立起来的民族精神轻易的抛弃,所以我们断然不可接受……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对他又爱又恨。

            当然,如果要求他一个文艺工作者承受这一切的罪与责,当然是有点过分。因为毕竟他只是整个中国电影中的一部分。而这或许是一个更大更严重的问题。中国电影不像美国电影,有成熟的电影工业,有严格的分级制度。美国没有广电总局,但是美国的八大公司以及中情局完全掌控电影的审查与制作。美国不是没有反主流的电影,但那几乎是你很难找得到的小众之中的小众。在浩如烟海的美国好莱坞大片中,想找到你想看的这种电影,你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找得到。而中国除了一个时常被观众诟病和辱骂的广电总局在掌控着电影的审查,几乎没有任何监管措施。可怜的广电总局又常常费力不讨好,两边全得罪。在中国,只要你有人脉,有资本,有资源基本上什么乱七八糟的电影,都能动辄以大片的形式向全民灌输。          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个价值观有问题的电影我们是不是也要被动的接受。你可以说你不用买票啊,但是在这个所有资源被他们掌控的时代,我们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会被他们的价值观所影响。所以我认为,电影分级制度,以及电影的审查与监督制度,最好有更全面的细则出台。如果把一部电影能不能通过片审的权力全部归结于一个或几个主管人员,显而易见是无法全面而准确把握的。

    《芳华》不可承受的堕落

          《芳华》目前的票房成绩,可以想见冯小刚做梦也是带着笑容的。这部冯小刚版的致青春,不出意外,他将获奖连连,盛名远播。尤其金马和西方媒体奖项为重。但我不觉他有荣光,反而以他为耻。暗自揣度,如他只为其虚名,我反觉悻悻。细想之,若他是有意为之,当真不可原谅也!我倒是非常希望在他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有那么一丝丝的不安和惶恐则于我而言,稍有安慰。

            我发这段文字可能会有人来谩骂我。但哪怕只有一个人了解我在说什么,我的表达也算值得。我想奉劝那些谩骂我的人,不妨看一下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这本书。希望他们有所得。电影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文学的最重要功能就是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进一步讲是在建构一种文明。电影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它是人类的上层学问,它显而易见的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中最重要的一种工具。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如果不能对这一事实有清醒的认识,便很容易落入导演的圈套。一个好的导演,首先就是半个心理大师。他能够很容易控制你的情绪甚至操控你的思想。而我们一般的观众,坦率的讲都是乌合之众……

            另一个值得我个人思考的问题是,革命文学是不是真的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的文学,是不是天然的就应该包含革命性?!但我想,最次,不能打倒革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不可承受的堕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an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