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杨幂

作者: 98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19:36 被阅读0次
    曾经的女神

    好像每个明星都能以超出自己年龄或身份的能力去获得相当显赫的名望和利益,但随后又被人发掘各种各样的“名不副实”。

    甚至“普通人”也是如此。

    打开短视频,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各种海岛酒店的片段翻都翻不完;打开公众号,“保姆开玛莎拉蒂”,“23岁月入3万”,“我是如何30岁实现退休的”;这些素材都足够吸引人,因为他们足够唤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惧,然后在头脑不清醒,思绪飘飘然的时候,作出类似购买的冲动行为。

    我以前也是,感觉哇塞,多关注几个“优质”公众号,那我也能“年少有为”,可事实并没有那样简单。就李荣浩来说,他也曾3次高考落榜,28岁才渐有名气。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多数人都没有李荣浩这样的才气,写“营销文”的那些人更没有。

    现代世界,如果阅读海量的“资讯”都不能使人真正掌握有用的信息,不能让人与自己的生活和解,那这些完全商业化的自媒体又凭什么说自己是新生代的文化载体?


    现在的“造星”和古时候的“造神”很像。

    平民百姓只能单方面的接受正统解释,就像观众只能通过电视呈现的那样去了解一个明星。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就会容易轻信别人,可悲的是当中有很多质朴善良的人,一旦给“神”装饰上“慈悲”,“勤勉”,“能力非凡”的道德外衣,这些朴实的人不仅会崇拜,而且会加以热烈的“拥护”,并会对拥有相同“信仰”的人产生归属感,对讽刺“神”的人大加批判,从而形成越来越偏激的“群体效应”。

    当初高中时候,我也追星,而且非常崇拜杨幂,那时候手机里大概有两千多张她的照片,加了不少粉丝群,可我现在连微博上都没有杨幂这个关注了。

    失去一个杨幂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失落感,当我升大学的时候,我不再模仿杨幂去这么做,我翻来覆去其实也不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该怎么去做,那些“做自己想做的事”的鸡汤好像一点儿用也没用。

    当然,我知道曾经羞涩内向的我,因为有了一个偶像,各种各样负能量或者梦想有了一个可以透出微光的出口,我明白自己模棱两可的态度才是那时候犯错的根本原因。

    高三繁忙的学习让我割舍了偶像,大学充裕的日子里我读了不少书,渐渐的我明白现实和神坛上的偶像差距太远了,我只能看到神的光泽,听到神谕,但这些东西即使谁也不说我都能明白,只是透过神的嘴里,以及那么多信仰他的人衬托,这平常的道理都显得提升到了最高档。

    没认真思考的人不相信自己,只相信神和大多数。

    当人需要成熟地面对现实问题,勤奋学习的人自然会找到具体的方法,而被动接收各方面信息,被“无生老母”兜售灵验无比的“神水”,就像越来越多的垃圾资讯捆绑的各种商品时,“老实人”就走上了虚幻的信徒之路。

    人造就了神,而自己拔高自己的,终究其实难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见,杨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as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