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12岁男孩杀死亲生母亲,看得我惊恐又难受

12岁男孩杀死亲生母亲,看得我惊恐又难受

作者: 苏悦的自由岛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00:07 被阅读4次

    这几天不管是打开微博还是微信,或者是网页,那个刺目的热门新闻一直都在我的眼前跳跃:12岁男孩残忍弑母。根据媒体报道,12岁的男生吴某某,因为偷偷将其母亲攒下来的4包香烟全部吸光,被其母亲用皮带抽打。随后男生心生不满,趁母亲熟睡的时候将其用菜刀杀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光是听到这样的事情就已经觉得骇人听闻了。谁料,在被问及情况时,男生却十分淡定,说自己“只是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又不是别人。”

    这句话,听着让人唏嘘,也让人悲哀而愤怒。

    她可以打我,我为什么不能打她?”

     

    前不久的清晨,小区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初中二年级的男生,做作业的时候偷偷玩手机,被其母亲发现。后者将其手机摔坏,并扇了男孩两个耳光。之后男孩被激怒,与自己的母亲在家里大打出手……

    说起这件事,我听得比较多的议论就是:现在的小孩子不得了。连自己的妈都要打。供他吃,供他穿,最后供出了一个白眼狼!

    但是我也听到了另一个声音:她就可以打我,我为什么不能打她?

    这是那天男孩面对父亲的责问时,他声嘶力竭吼出来的一句话。

    在成人的认知里面,孩子就应该被管教。我们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鼓励管教,比如“玉不琢不成器”“棒棍下面出人才”等等。但是很多家长分不清楚“管教”的意思,加之中国大部分家长比较含蓄,不愿意表达,因此发生问题的时候,打骂就成了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

    在我小时候,一旦犯错,等待我的就是打骂。记得有一次我只不过是不小心摔坏了一只碗,在母亲责骂的时候我又顶了嘴,结果母亲认定我要“翻天”,当即命令我跪在7月份的太阳底下不准起来。虽然因为害怕而不敢对抗,但是谁又说我当时的心中没有恨意呢?

    爱是家最重要的意义

    我发现我们身边的父母们,都有或者曾经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和逻辑:孩子小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去庇护他们,满足他们一切需求,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比如要一双球鞋,要一个玩具,或者是帮忙完成一个事情,他们几乎都是有求必应的。

    等到孩子到了一定阶段,比如说初中了,这时候孩子有了很强烈的自主意识了,很多事情不需要或者是不愿意让父母代劳了,这时候很多父母的参与意识还是很强烈。

    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事情了;孩子贪玩不想跟家长一起出去逛街了;孩子想玩游戏,连饭也顾不上吃了……这时候家长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愿意听我的?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但是我们的家长,好像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看看身边的朋友,很多人明明已经结婚了,父母还要跟着住在一起,甚至连儿子周末陪着妻子出去逛个街,父母——尤其是母亲也会怅然若失,觉得是媳妇将自己的儿子带走了。

    家,有爱就够了,不一定非哟占有。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但是他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迟早会离开。与其将他们紧紧地攥在手里,还不如做一个目送者,静静看着他们的身影飞高飞远——毕竟,这是我们不能左右一只鸟,去征服自己的天空。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

    再来回头看看12岁的小男生,他经历的其实是被爱一次一次地“抛弃”:年幼时父母外出打工,将他抛弃给爷爷奶奶;7岁遭遇车祸,父母只是简单的询问了几句,没有回家看望他,更没有关心过他幼小心灵的遭遇;在缺少父母正向引导的情况下,他养成了恶习,等待他的却是母亲的毒打……

    他在缺少爱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不懂如何去爱人。他的母亲只能采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他同样只学会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射。

    真的不是为这个12岁的孩子开脱,当然任何时候做出弑母这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的例子中,学会自省和反思呢?

    让我们不仅关注孩子的冷暖,更关心他们心里的喜怒;让我们不仅关注孩子的成绩,更关注他们的遭遇;让我们不仅关心孩子的未来,更要关心他们的现在。

    愿天下父母,孩子,都被爱,被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岁男孩杀死亲生母亲,看得我惊恐又难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n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