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个经典画面吗?当紫霞仙子与猪八戒换身之后,至尊宝自我安慰的这句“吐啊吐啊就会习惯了”早就被大家玩坏了。但这句话却不仅仅是搞笑这么简单,背后是有坚实的科学原理在支撑着的。
有几百项科学研究支持以下结论: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个体对该刺激就越喜欢。说人话就是:你之所以喜欢一个东西,是因为你对它比较熟悉。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将这种现象称为曝光效应,也叫多看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心理学家在无数的实验中让受试者选他喜欢的东西,最后选出来的都是他熟悉的东西。
扎伊翁茨声称,这种只要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现象,可推及到所有动物身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要想在一个危机层出不穷的世界生存,就应该谨慎回应外界的新奇刺激,随时保持警惕和逃离的状态。若我们的祖先对新奇的事物没有心存戒备,其生存概率就会很低。或者说,没有保持应有戒备心的祖先都死光了,基因没有留传下来。然而,如果了解到这个刺激是无害的,最初的谨慎就会逐渐消失。
也就是说,曝光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曝光并没有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刺激最终会成为一个安全信号,而对于茹毛饮血的人类祖先来说,安全的就是好的。
如果感觉到喜欢,仅仅是熟悉还不够,毕竟我们对周围环境中视而不见的东西多了去了。要达到喜欢的程度,还需要在熟悉中加上一点小佐料,就是意外。用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来说是“他乡遇故知 ”,故知是熟悉,而在他乡就是意外了。所以这个时候是的感觉就是“惊喜”,surprise!
这里还存在一个平衡的问题,如果意外过多了,就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了。
据说,好莱坞的电影都有基本的套路,能够出产如此花样繁多的作品,遵循的就是熟悉加意外的规则。熟悉与意外的比例大概是24:1,也就是说25个元素中只要有1个创新就会让观众很喜欢。是不是瞬间感觉自己很好糊弄呢?
所以人们要在新奇和熟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我们并不喜欢完全陌生的东西,我们总希望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元素。
今年过年回家,在路上停车休息时,竟然遇到了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我们都感觉很意外,互相问候,都觉得很高兴。互相祝福后,我们就分开了,也没再联系过。仅仅3天以后,在返程时,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同一个人,简直是神同步啊!然而,很快我意识到两个事实:第一,这次碰面比上一次碰面更巧合;第二,第二次碰到老同学时我的感觉并没有第一次那样惊讶,也没有第一次那样惊喜的感觉。显然,第一次意外相遇已经偷偷改变了我对再次相遇的预期,尽管我从未想过,但大脑告诉我,碰到这位老同学似乎更正常。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插曲如果反复出现,就不那么令人惊喜了。
说到这里,如果你对“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比较熟悉的话,你会马上意识到,所谓的“熟悉和意外之间的平衡”,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区”吗?
心理学家把人对外界的感知分为三个区域,最里面第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最外面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完全陌生的事物。“学习区”,是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既有熟悉,又有新意。刻意练习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练习。只有在学习区练习,才能获得最大的提高和最快的进步。
“喜欢=熟悉+意外”的理论就相当于把学习区的原理推广到了其他领域。我们不但应该在学习区练习,而且应该在学习区研究、工作和娱乐。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幸福。
关键的一点,就是你要敢于从舒适区往外走一步,但是还不能走得太远。用万维钢老师的话说就是:面对这个世界你不能一味迎合,你要敢于任性地加入一点新东西,但是为了你自己的安全起见,也不要太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