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多月,历经“新冠肺炎疫情”、“春节前后的忙碌”和与老阿姨的分离等等大小世事的跌宕起伏,近日终于读完了这本梁实秋先生写的散文集。
也许是衣食住行中的“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本人每日生活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然,对“吃食”也就异常地关注。“吃”似乎是个俗不可耐的话题,因为每个人活着,都会有吃的机会,可如何吃好,吃的健康,以及古往今来,这当中所蕴含的深厚吃文化,知道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通过梁先生的《雅舍谈吃》,对近一个世纪散布在中国各地的“吃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从日常所见的简单低档食材如菠菜、茄子等开始写起,然后逐级深入,介绍了百姓不曾听说的海参、鱼翅、糟蒸鸭肝,再到高档酒楼、饭庄里的招牌菜(如拌鸭掌、佛跳墙或瓦罐鱼),到街头巷尾里的美味小吃(如汤包、煎馄饨和核桃腰等,其中有许多已近失传),它都一一涵盖,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在尽享文字美食的过程中,梁先生也将中外饮食文化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比如“吃在美国”、“由熊掌说起”、“记日本之饮食店”等篇幅。每一篇文字都尽显出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渗透出对家乡故里的浓浓乡愁。
疲惫不堪时读上几篇书里的文字着实让自己轻松惬意了许多,同时,也对自己厨艺的提高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