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选品这个问题,对于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没有自己的工厂鼎力支持的卖家,(自己戏称自己为二道贩子,有时候甚至像是三道贩子了)选品貌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类目,到确定做具体型号,具体尺寸,具体颜色的产品,都是选品的过程。在还没有开始像现在这么认真钻研亚马逊的时候,就很认真的研究过选品有哪些方法?
比如说,可以从先去看看自己对哪些产品感兴趣,从供应链端看看自己的资源圈里面有哪些优势资源的产品,还有用各种选品软件去分享亚马逊的竞品销量,还有买家的关键词搜索热度,以及Google Trend的近几年来的搜索趋势。
在这个帖子中,有之前在亚马逊的培训课堂上提到的一些选品工具:亚马逊学习笔记:从产品Listing上架到推广到首页的主要流程
现在实际操作亚马逊也两个月的时间了,发现由于考虑的不周全,考虑问题的时候故此失彼,然后还是走了不少弯路。不过很多道理听一万遍,不如自己经历一遍,现在写下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后期工作中,在这个环节更加小心谨慎。
弯路一:选品的时候,认真分析下产品成本,头程运费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点
因为特别喜欢研究和分析数据,所以一看到各种攻略的帖子上提到的,在美亚销售飙升榜上筛选飙升最快的产品,然后通过分析他们在魔词的买家搜索热度,以及亚马逊前台搜索Listing的的个数,然后通过分析筛选分析排名前100名的产品,从中挑选了24个Listing,再把这24个Listing中完全无法做的产品,比如书籍等剔除,最后还有15个Listing,然后确实还从数据角度找到了几个竞争度相对较OK的产品。
不过再认真的研究下1688的供应价格,还有亚马逊前面几页的平均售价,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利润了。有一款产品,那个关键词,也不知道为什么热度那么高,当终于把样品买回来,却发现运费真心实在太贵了,自发货出单了运费都要近200,产品成本才不到30.
这个时候,才深深的意识到亚马逊选品,产品的工厂价是一部分考虑因素,产品的材积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亚马逊是成本是由多个成本组成。将广告、刷单等推广运营成本除去在外。
假设一个数据线在亚马逊销售11.99美金,那么扣除15%的佣金,再扣除2.88美金的FBA配送费,实际能够进入到亚马逊卖家后台P卡账号的钱其实只有7.3美金了。这7.3美金减去产品的工厂价,再减去亚马逊头程运费,才是这个产品的毛利润。
亚马逊销售价格=亚马逊佣金+产品工厂进货价+亚马逊头程+亚马逊FBA配送费用+ 其他成本(如刷单、广告推广成本)+毛利润额
所以在亚马逊选品计算利润的时候,都必须考虑下产品的体积了,严格计算过运费成本以后,看下是否还有利润空间,没有什么利润空间的产品,其实是不怎么值得考虑的了。
弯路二:考虑下市场容量,真的真的非常重要
当我一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马上奋笔疾书记录下当时的心里想法,我怎么在最开始选择做这个产品E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市场容量的问题呢. 这个产品为啥Listing少?是因为买家需求真的也很有限呀。
详情可以见下,当天的详细计算:《从市场容量层面分析哪些类目的产品是值得在亚马逊上大力推广的?》
在刚研究亚马逊一周的时候选品,严格按照课堂上书上的指示,去实践,可能实践过程中也加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呢,一发现一个产品,居然只有2000条左右Listing的时候,非常的兴奋,以为自己发现新大陆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用好推,还有Jungle Scout这类精品销量监测软件,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是当我刷了一两单,就发现能够把产品拍到小类目的77名的时候,然后再刷一单就到第一页20名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个产品做下去动力有点不足了。怪不得竞争再激烈,大家也愿意去进入需求旺盛的红海市场。
比如3C数据线这一类的产品,做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义上的明白,海边的人再多,即便有好几万个人去捞鱼,你拿个渔网过去,还能捞到不少鱼,因为大海本身的容量就非常的大。如果选择了一个小小的鱼塘,即使成为了鱼塘塘主,将整个鱼塘都承包了,也只有一个鱼塘的鱼,而且一个新的小卖家,能够成为一个鱼塘塘主的几率又有多少呢?
但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店铺,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亚马逊选品当中精品店的精准营销是有那么的重要的。
在亚马逊上,有个叫做Helen's Asian Kitchen 的店铺,主要销售的是中餐的道具,比如筷子,还有饺子模具,传统的中国蒸笼等,评价都还挺多的。
在我没有看到这个店铺的时候,一般的想法,都是欧美人的亚马逊,就是欧美人的世界,其实在当地的华人、还有爱好中国美食的欧美人,也可以是自己店铺的精准定位客户。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于选品的想法。
任何类目似乎都到头部卖家都是可以赚到钱的。而大流量的类目就是即使做到了前100名,都是可以有销量的。首先对于产品的定位真心非常的重要。
还记得在迪拜的时候,唯一的川菜馆,川味居,中国城最近的中国餐厅西湖春天,还有小肥羊的Hot Pot.尤其是川味居,位置偏僻,当时报上免税店的大号,就能打九折,基本上在迪拜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和中国还有其他国家的同事吃上一次川味居的菜,要知道复购率也不低了。
整个阿联酋其实也就只有200万的左右的人口,华人大概占了十分之一,那家川味居,居然就专门针对免税店的员工给予优惠。(当然也许,他们也会对其他的公司的员工说同样的话,不过基本上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基本上整个店铺都是穿着免税店制服的同事,因为一下早班奔过去吃饭最好了。线下餐厅,都可以这么精准的定位。
那么是不是任何市场,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就够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