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穷人家的女儿要彩礼,富人家的女儿送嫁妆,中国自古如此。所以,彩礼并不是所谓的陋习,从传承上来讲还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商周之“昏”具有祥和、富贵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习俗也变味了。这种变味儿古已有之,现在尤甚而已。
二、卖女儿
作为彩礼是用来买断女儿用的,给了彩礼,默认女儿以后不再赡养自己的父母,以男方家族为自己家族,这彩礼是给女方父母的养育钱。在农村,大部分的习俗是默认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人。除了三节(春节、中秋节、)可以和姑爷回来送节之外,其他时间尽量少往娘家跑。经常往娘家跑的女人,证明婆家对她不好,很多人都认为是家里很丢脸的事情,甚至于自己的父母亲也会经常说:“没事少往娘家跑”。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看到,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能忍就忍;实在受不了了,才往娘家跑。
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女儿和丈夫离婚了。第二年过年,你不能在娘家过除夕,这才是真正的有家不能回。如果开明一点的家长,让你在门外待到十二点转钟,才让你进来。如果不开明认死脑筋的,大年三十是不准踏入家门,到初一当天十点才让进门,这个我亲身见过。前一天晚上,就只能住在宾馆。我上高中的时候,同村的长辈还在守这种陋习,真的很令人发指。关键是传统意义上的卖女儿,而现在真的卖了吗?如果一笔彩礼可以达到买个女人的效果,那么我无话可说。
这也是农村里要生儿子的原因,养儿防老。除了社会福利不足以养老之外,靠的还是自己的儿子。而养女儿多半是要出嫁的,到老了谁来养呢?这就导致恶性循环。无论生多少孩子,一定要生个儿子方才结束。我甚至都遇到过生十一个女儿,到第十二个是儿子才罢休的父母。人性上与精神上的落后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这种观念,有一个“很好”的结果。——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目前男女比例已经达到9比1的概率!也就是说未来,9个男生竞争一个女生。当然,物质物体越好的的男性就会获得更多女生的青睐。这跟丛林法则是一样的,越强悍的领袖,就会获得更多的食物。也就会加剧竞争,让男生互相残杀,导致男生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你不XX,赚不到XX钱。就娶不到老婆。这跟你小时候,妈妈跟你讲:“你不好好上学,就得去要饭”的逻辑是一样的。
天天向上.jpg二、互相攀比心理
除去这之外,当然还有一种互相攀比心理。比如,隔壁张三家嫁女儿,别人出了十万。那为了要回面子,证明自己的女儿嫁得也不错,那肯定得让男方拿十万出来,以证明自己的女儿嫁得不错。
之前还听过同事家去提亲时女方提出彩礼要求,彩礼十五万,黄金半斤,最后“砍价”成彩礼十万,黄金150g,还先预付了三万元定金,父母双方及同事本人一起签订了份协议,如男方违约,定金不退,如女方违约,则定金全退,并给予利息补偿,我听了都呵呵呵,这购销合同太有趣了,常常消遣他快点儿攒钱付掉尾款。两个人面对面难道不会想起这个价码么?越穷的地方,越讲究
相信,很多农村的都会遇到同村无事生非的妇女,闲聊谁家嫁女儿多少钱之类的话题,言语之间充满的炫耀感。当长辈的连嫁女儿,都只为了自己的面子。你觉得人性不是自私的吗?我看未必。
三、精神空虚
越穷的地方,对这种面子上的事情越讲究,因为人生中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风风光光夸耀几回的。而彩礼、结婚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不仅填补了自己精神上空虚,还在物质上赚了一笔,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有一种现实事情,有个儿子,但是没钱娶媳妇,这不就是儿媳妇的彩礼钱吗?对于这样的父母来讲,不是应该多来几回吗?在这种观念下生活的人们,就如同沈丛文笔下的“萧萧”一样。让悲剧在一代一代人中继续重演。
在以上这种观念下,把女孩当货物而不是当人,这种思想从根本质上就是不对。不要忘记了,每个人都是女性生的。当一个人需要用金钱来显示他的地位,以及是否能被别人看得起的时候。这个人除了愚昧,一无是处。真正掌握财富的人,并不会显示他有多少财富。而是显示自己多有品味与文化。就像乔丹从哈佛毕业,他感到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一样。“衡量自己是否有价值,到最后,并不是金钱。我只是把这自己喜欢的事情给做好了,顺便把钱赚了。”
当然,很多时候,彩礼这件事情也不是如此的阴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些陋习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甚至一些70后的长辈也不人这么做。毕竟这些所谓的面子,在亲情面前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
大家还是应该正确的来看待订婚礼金的这件事,女方也不用看得太重。在如今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不要要求女方就一定要收男方礼金,也不要老想着面子、风光大嫁的问题,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只要男女双发两情相悦、门当户对,男方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一份礼金就已足够。老祖先的东西,我们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觉得这个东西可以遵循礼俗,尊重双方家庭的习惯,但丰俭由人量力而行,也就是所谓的形式主义,有个样子就得了。一旦讨价还价了,就是就待价而沽,伤感情了。
毕竟,爱情与婚姻,都是需要感情来维系,而不是穷讲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