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时间运动哦,学习时间都不够。”
“好好学习啦,啥家务活都不用你干。”
这些是我们常听到的家长对孩子说的话,学习几乎压缩了一切可压缩的时间,当然也包括运动时间。
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环顾周围,小胖子越来越多了!
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联盟”确定的“世界肥胖日”,2016年的主题是“终结儿童肥胖”。从1980年开始,在世界各国人口中,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就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儿童肥胖或超重的比例也是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全世界也都逐渐开始认真地对待肥胖这个问题。由教育部牵头,官方每隔五年就会有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这是最权威的反映少年儿童体质的数据。根据此数据,1985~2000年间,在年龄为8~18岁的中国儿童及青少年中,体重超标和肥胖人数增加了28倍。城市中肥胖症的男学生比例由1985年的不足1%攀升到2000年9.7%,即10个男孩中几乎就有一个是“小胖墩”。今年,农村的情况更糟糕,农村男生、女生的肥胖率在2016年的年均增长值为4.74和3.07个百分点,远高于城市的2.52和2.17。“学生超重肥胖率增幅加大”提示我们,今后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肥胖问题了!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肥胖将会带来什么?不仅仅是体型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旦坏习惯长期积累,肥胖更会导致疾病,危害我们的生活。BBC记录片《关于肥胖的真相》警告我们,肥胖已成为一种流行病,患者越来越多。
学生变胖了,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哪些原因呢?
缺乏体育活动是首要原因。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加上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等因素,学生体育运动难以保证,导致中小学生形成了“久坐不动、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儿童青少年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时间也不断增加,减少了体育运动的时间,增加了肥胖的机率。与西方国家一样,“肥胖易感环境”正在我国形成,表现为“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看看我们身边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是不是越来越宅?是不是很少花时间出去运动呢?以前,村庄里的小朋友们会一起玩游戏,追逐打闹,接近大自然。现在的孩子们,大都在室内看电视,玩手机。不仅失去了游戏的乐趣,更失去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这样,怎么不变成小胖子,怎么能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自制力差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人们有个观点,肥胖的人相对来说更难以取得成功。因为,人如果连控制自己的体型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掌控外界的一切?在西方国家,我们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大多数成功人士,不会放任自己发胖,他们注重饮食、热爱运动锻炼,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大都有着姣好的身型。而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呢,他们不用去顾及明天我要谈什么项目、见什么人,因此也不会苛责自己的体型和生活方式。所以,以前用来形容达官贵人“满面油光”、“肥头大耳”、“珠圆玉润”等成语到如今反倒是不适用了。
最后,家庭环境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及活动习惯会深深影响到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发现这很有意思的一面,比如说,爸爸妈妈是个体型肥胖,那么他的孩子也常常就是个小胖子。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肥胖儿童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如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而且其进食速度快于正常体重儿童等。
父母长辈对肥胖的认知也存在误区。不知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看到自己孩子吃得白白胖胖的,会骄傲的对别人说“你看,那个胖小伙就是我家的”。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习惯把胖作为衡量喂养成功的标准,甚至很多家长以孩子的“胖”为荣,认为这就是“健康”。父母长辈的错误认知和喂养行为也会明显地增加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性。
控制学生的肥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小进行运动,能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爱运动的爸爸妈妈会培养出爱运动的孩子,可以尝试从父母喜欢的运动入手,让孩子一起参与。挑选适合长期进行的球类运动,为日后孩子坚持运动打下基础。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早操、课间操、足球、篮球,一个都不能少。要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树立平衡膳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要切实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少吃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少喝甜饮料,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注意用小碗盛饭等。
对于学习任务重的学生,可以将运动时间“化整为零”,比如周末在家附近寻找一些小花园,既能晒到太阳,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让自己接触到大自然。平时在吃完晚饭后,抽10-20分钟散散步,步行速度不宜过快,可以享受晚间的宁静和清爽的空气。如果有时间做运动的话,最好选择有氧运动,那种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健身操。
值得一提的是,家务劳动也算一种运动形式,而且孩子做一些家务有利于培养责任感,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德。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0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率、犯罪率、离异率以及心理疾病发生率都比那些爱干家务的孩子要高得多。
让孩子们动起来吧!不要以学习的名义占用、压缩孩子运动的时间。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大脑休息的重要方式。愿祖国的花朵都能远离肥胖,健康成长。
教育的方向是幸福,快乐的学习更高效!
将快乐教育进行到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3270762/a4a80f85d728593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