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酒泉骨干教师研修班一共分两个阶段进行,三月的江阴之行和4月的重庆之行,都让我从不同程度地在学理论的视角提升了不少。浙江的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听专家们的讲座,接地气,干货满满。听晨光实验小学的老师们的家常课,更令我如沐春风。他们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很务实。讲得好,做得更好。
在研修中,我对新课标中谈到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及如何在实际课堂中的践行有了新解。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最先接触,是酒泉市教科所带领酒泉市的骨干教师进行的单元教学指南开发项目中习得的。关于这个新的概念,专家的解读不一而足,一线教师更是在镜中看花,水中望月。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计,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难坏了一线的语文老师。有些难题,通过各种学习、同伴交流中已经解决,可是有些难题,却在单元教学指南开发任务中完成中留下了。比如:情境创设的方法单一,任务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还比如,新课标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匹配,教材整合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等等。
在本次学习中,我脑海中的问题又一次一串一串地浮现在眼前。我带着问题听讲座,带着问题听老师们的家常课。其中,蔡晓峰老师的讲座,给了我深深地启发: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把任务设计成一个一个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这样的任务设计,给予学生课堂活动的定位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做事情。
在晨光实验小学听完袁老师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任务群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意义。课堂中,老师设计的制作英雄卡的任务贯穿课堂始终。孩子们在做中感悟,在做中讨论,在做中发表个人建议,最终实现了通过做事情的实践活动感受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在课堂中,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真正的参与人变成了学生。孩子们在老师的任务设计得驱动下,一步步走入文本,一步步将人物的形象立体化。课堂结束后,我们和袁老师进行了交流。我问到她,面对教材与课标不匹配的这种情况,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按照课标的内容制定,还是按照语文教学用书的方向制定。袁老师告诉我要遵循教材编写规律,按照教学用书的要求制定。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新的与课标匹配的教材即将问世,必将会给一线教师的课堂转型助力。
“学然后知不足。”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还没有解决完的问题,回到我的课堂上。在实践中再消化吸收。再学习,再践行。
向着一个目标,持续发力,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把自己最喜欢的事做好,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此刻,内心平静而笃定!向着目标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