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十二天上午,在彭朝阳博士的主持下,按照课程安排,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的案例进行了展示,每个组都围绕各自选定的问题进行了展示。
培训日志(十一)先是第一组的代表黄浩老师对凸透镜成像难点的解决,黄老师经验丰富,理论扎实,他的分享让我们眼前一亮,解决了实际生活和教学中疑难问题。
培训日志(十一)第二组的代表展示了学生对惯性理解中的困惑,他们用实验解决了学生对惯性知识和前概念的冲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训日志(十一)第三组是冯班长代表展示的学生对短路的理解,他通过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作图、实验的方法帮学生解决了对短路理解的困惑,方法独到,效果良好。
培训日志(十一)代表第四组展示的是胡俊老师,胡老师是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的资深老师,他用形象通俗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帮学生建立了密度的概念,效果也不错。
培训日志(十一)第五组的代表抛出了学生对故障电路的困惑,自己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大家出谋划策,这时候当然是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黄浩老师出马了,他细致的讲解了应该如何突破学生解决电学计算题。
培训日志(十一)接下来到我代表第六组出战了,我们的题目是“学生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困惑”,初次站在这种大场面的我,面对下面的博士和各路高手,不知道如何表达,尽然整整讲了20分钟,等到博士提醒时间到才草草收场,突然意识到口干舌燥,如释重负。我主要汇报了我是如何突破学生对于“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两个方面的困惑。
培训日志(十一)代表最后一组的李平老师是一位对学生充满慈爱的老教师,她昨天分享撰写的论文时,让学生感动的都流泪了,今天她给大家展示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突破了“液体深度对压强大小的影响”的疑难问题,效果明显。
培训日志(十一)所有的小组展示结束后,由全体学员按照彭博士的要求,对所有展示的案例从“选题,问题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解决的怎么样?”四个纬度进行了打分评比。最后结合7号展示的课例进行了综合排名。
有评比就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看着自己的排名,每一次比赛都在失望中结束,反思自己,可能是我太自我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总是自以为是,最后事与愿违,失败和打击已经成了常有的事,就是感觉有点拖小组的后腿,幸好小组的伙伴们没有怪我,还在不断的安慰、鼓励我。这就是团队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再一次深刻的理解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的道理。今后要多向他人请教,善于采纳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依靠团队的力量。
下午,在彭博社的主持下,由麻先和老师和叶忠林老师交流了自己撰写论文的经历和思考,经过黄老师和彭博社的指导,使我对撰写论文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培训日志(十一)培训日志(十一)
一天的学习忙碌充实的结束了,留给我的是久久不能散去的思考和自我反思。今天是难忘的一天,从准备到修改,再到展示,经历了一次渡劫的我应该成长不少,亲爱的自己,加油,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能够站到云师大的将台上和博士、行业的高手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进步和格局,未来的路还长,我应该不屈不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培训日志(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