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读书笔记
品鲁迅:那个叼着烟斗,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热心肠“斗士”

品鲁迅:那个叼着烟斗,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热心肠“斗士”

作者: 小潘安的武侠 | 来源:发表于2016-03-02 17:24 被阅读434次

最近通读了东北作家季红真创作的《萧红全传》,在感叹天妒英才红颜薄命的同时,我也被萧红与鲁迅之间的师生情深深感动着温暖着。我反复阅读思考着有关描写鲁迅先生的段落,揣摩着鲁迅先生的言语、动作、举止,深深的被鲁迅先生吸引住了,于是在通读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后,终于按捺不住想要写一写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了。

怎么布局写呢?鲁迅先生的一生波澜壮阔,经历丰富,如果用寻常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式的写作方法话,写的又过于流水账和脸谱化了。倒不如从鲁迅先生的只言片语和一些小事中,来体味感受这位伟人的风采,来体现他人性中的闪光点,平凡处见伟大。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将思绪又带入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里,细细品味解读起来。

鲁迅先生很关心青年的成长问题,凡是青年的来信和求助,不管有多忙,他都耐心的给予回复,并给出自己的帮助意见,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名气而把自己悬在很高的位置。当时远在青岛的萧军和萧红不能肯定自己的小说所取得题材以及价值观是否与主流文学合拍,觉得“鲁迅就像圆规,青年都向着他,给他写信”。于是也萌发了写信请求鲁迅先生指导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信寄出去没多久,便收到了回信。鲁迅不仅对他们的疑问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同时还鼓励他们振奋精神。不仅如此,后来萧红萧军来到上海,鲁迅不仅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而且还积极帮他们推荐投递作品,帮助他们在上海文坛站稳了脚步。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热心帮助有为青年的大无私之情。

除了热心关心青年的成长之外,鲁迅先生的语言也非常幽默风趣,而且文字精辟、见解独到,平实中现深厚文化功底。自感野气太重的萧军,曾问鲁迅对自己的野气的看法,鲁迅说:“由我看来,北人爽直,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伪。粗自然比伪好。野气不要故意改,如果在上海呆得久了,受环境影响,略微改变是可以的,但是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你记得《三国演义》上的许褚赤膊上阵么?中了好几箭。金圣叹批道:谁叫你赤膊?”并告诉他文坛也是如此,以后遇到不知底细的人,可以问问别人。

还有,鲁迅先生非常的包容大度,对许多事情看得很开。比如,萧红和萧军发现在小摊买回来的油条竟然是用鲁迅先生的手稿包裹的,他们很愤懑,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认为像鲁迅先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作家的手迹居然被包油条,是一种多么可悲的现象,而鲁迅先生知道了却并不在意,他说他是“满足的,居然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些用处”。从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心胸是多么的宽广坦荡。

鲁迅先生还非常的民主,在创办刊物需要起一个刊名时,鲁迅先生提出“闹钟”,胡风则说出“海燕”。鲁迅立即同意了他的意见,后来胡风觉得唤醒沉睡者用“闹钟”更具体且新颖,但鲁迅先生还是支持用胡风提的刊名,并亲自为刊物写了刊名“海燕”两个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从来不会因名气大而刚愎自用,会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综合考虑对比。

鲁迅先生的事迹还很多很多,他人性中的闪光点值得后人去深挖学习,并久久回味利用。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那深邃果敢的眼神、倔强睿智的神态、严肃冷峻的动作去向他的内心世界走去,彻彻底底的去汲取做人做事的精神营养。

想到这里,我眼前不由自主地又浮现了留着一字须、叼着烟斗、穿着青布长衫被毛主席赞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他光辉的形象在我心中久久伫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鲁迅:那个叼着烟斗,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热心肠“斗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yn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