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组-第三周第三次-馨愿

作者: 星语馨愿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0:02 被阅读11次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报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扠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步就没有必要了。)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距离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I: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赢得孩子的合作是我们家长最希望达到的目的,蛤很多时候我们说很多次,孩子却并没有听时去,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理解,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并且你是友善的

2、  表达同情,但不是宽恕,要让孩子知道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3、  表述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在同样经历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让他对接下来的话题产生兴趣

4、  关注解决问题,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以上情况,跟孩子一起讨论以后如何面对,并对解决办法达成共识

这四个步骤的要本是友善、关心和尊重,让孩子通过你的经历和感受产生亲近和信任,放下敌意,跟你共同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前天,老师说女儿上课时总是回头看一个小男孩,并且不注意听讲,经过老师的询问,女儿告诉老师,那个男孩子总是指着女儿窃笑,并嘲笑女儿笨,丑,装扮不好看,导致女儿很苦恼,总是控制不住分心并发脾气,老师对女儿进行了帮助,并希望家长也给以关注,昨天我也询问了女儿,可她只是说那个男孩子总是笑她,她就生气,其他就不肯多说了

A2:以后我怎么用

看了以上片段,今天回家打算用四个步骤再次询问女儿

1、  表达理解,告诉女儿我很理解她的愤怒,如果有人这们说我,我也会生气的

2、  表达同情,告诉女儿我上学的时候,也有男同学这样嘲笑过我,可能是这个年龄的男离子特有的特点,不是只有女儿才有这样的烦恼

3、  表述感受,当时的我也是很生气,还觉得很丢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4、  关注解决问题,先征求一下女儿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意见,如果她没有太好的办法,就建议她在那个男孩子再说她丑,笨的时候,回敬他你更丑,更笨,并且控制自己上课的时候不去看向男孩的方向,并且告诉女儿,男孩可能是因为嫉妒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各方面都没有女儿优秀,女儿应该感到开心,而不应该感到生气,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 大梦组-第三周第三次-馨愿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

  • 大梦组-第二周第三次-馨愿

    I:每个人因为需要不同,角度不同,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产生很大差别,会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我们称之为解友情,总...

  • 大梦组-第三周第五次-馨愿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 积极的“暂停”则完全不同。它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这样他们才能接通理性大脑),而不是让他们“...

  • 大梦组-第三周第一次-馨愿

    片段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事后我又观察到不少员工热心服务的实例,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这个机构能够彻底...

  • 大梦组-第三周第二次-馨愿

    I:主动阅读是需要努力的,特别是致用类书籍,必须在读书过程中不断的提问和回答才能达到效果,而提出的问题要包括以下四...

  • 大梦组-第三周第四次-馨愿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 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反复看到的一个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

  • 大梦组-第一周第三次-馨愿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最近一段,因为女儿分房睡了,她的小床就需要扔掉,她的卧室就需要一个重新摆放,我的愿望就是...

  • 大梦组-第二周第五次-馨愿

    片段3 I:在接到上司安排的工作后,我们很容易马上就投入工作,但是却忽略了跟上司的进一步确认,这会导致你辛苦做出的...

  • 大梦组-第二周第二次-馨愿

    I:埃里克森的五项原则对于我们如何聆听,提供了很好的原则,按照这些原则,你会让对方感觉到受到重视,他的话可能琐碎可...

  • 大梦组-第二周第一次-馨愿

    I: 我们最常用的称赞方式是直接表达,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改进: [if !supportLists]1、 [endi...

网友评论

  • 0大梦0:片段选择非常符合要求;
    A1很好,如果再做个A1+更好,指出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如何做更好。
    A2稍微欠缺一些,是因为自己对【R】解读不到位所致。
    【I】
    1、使用了原文,基本照抄,感觉像是应付作业,未把这个片段的上下文看仔细和与HOW步骤做深入对照,加深原文的理解。
    2、步骤3最容易理解偏差:“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此处是你对孩子的行为的感受?还是你对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的感受?还是您对整个事件的感受?还是表达哪些行为便于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感受,引发孩子的思考?
    星语馨愿:I: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的结果是让孩子认同我们的想法,或者是同孩子共同找到双方都认同的想法,最后得以执行,但要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理解,首先要从内心理解孩子的这个行为,转换角色,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在那个年龄,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是什么心情,把你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她知道你是理解他的,并跟他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2、 表达同情,确认孩子的感受后,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并找出一件事情告诉孩子,你也曾遇到过同样的情况
    3、 表达感受,告诉孩子你当时是什么感受,我觉得这样做会大大减少你对孩子的怒气,因为会让你想起你小时候的同样经历和感受,会更加理解孩子,并在接下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 解决问题,这应该是四步里最难,也是最终的目的,在你已经理解孩子的感受后,要启发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办法不是很完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找出双方都认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并尽量保证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这四个步骤能够保证你从内心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能够从愤怒中解脱出来,平静的跟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感受告诉孩子后,孩子也会入下戒备,跟你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前天,老师说女儿上课时总是回头看一个小男孩,并且不注意听讲,经过老师的询问,女儿告诉老师,那个男孩子总是指着女儿窃笑,并嘲笑女儿笨,丑,装扮不好看,导致女儿很苦恼,总是控制不住分心并发脾气,老师对女儿进行了帮助,并希望家长也给以关注,昨天我也询问了女儿,可她只是说那个男孩子总是笑她,她就生气,其他就不肯多说了
    A1+:看了以上的片段,我意识到我当时只是询问了女儿发生的事情,但并没有真正从内心理解女儿,并且我当时还觉得女儿自控力太差,确实是有点生气了,可能这也让女儿产生了戒备,不想同我讨论解决的办法了,我认为这四个步骤,对于父母是一个特别好的步骤,可以让我们从无谓的愤怒转向理智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可以走进女儿的内心,让她感觉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A2:看了以上片段,今天回家打算用四个步骤再次询问女儿
    1、 表达理解,首先转换角色,想一下自己在那个年龄,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是什么心情,告诉女儿如果是妈妈,可能会更生气,也会不知道要怎么做,还有可能会动手打那个男孩子呢,并问一下女儿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受
    2、 表达同情,在确认女儿的感受后,想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其实认真想过,我还真的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而且好像在那个年龄的男孩子都有这个毛病,我就真的非常理解女儿了)
    3、 表达感受,告诉女儿我当时就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但是还没有什么办法不让男孩说我,会相当的郁闷,有可能会一个人偷偷的哭呢,女儿已经做的很好了,她能把事情告诉老师,并且告诉家长,我愿意跟她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4、 解决问题,先问一下女儿对这个问题是否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跟她说如果林孩子再说她笨,说她丑,就在前面加一个更字,说他更笨,更丑,如果男孩子说女儿美,也在前面加一下更字,让他知道只有说别人好,别人才能说自己好,看看女儿是否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星语馨愿:@肺水鱼儿 收到,我去修改一下,看的时候有点着急了
    0大梦0:3、最后一步“关注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才能让孩子关注到解决问题?
  • 0大梦0:先给您的行动力点赞:+1:
    推荐后马上换书,够快够及时。
    星语馨愿:@肺水鱼儿 谢谢教练

本文标题:大梦组-第三周第三次-馨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ee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