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像往常一样走进三年级四班,临下课时,一个小女孩打断了我的工作。“老师,我一直举手,你为什么没有提问我?”一个瘦小的女孩走到讲桌前,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质问我。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没有提问到她,她觉得被忽视了。我急忙向孩子解释:“孩子,举手发言是积极思考的表现,老师很喜欢你。你看我们班有那么多孩子,老师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发言的机会,因为今天时间有点紧所以没有提问到你,这是因为老师时间安排不合理,以后老师会合理安排时间,为大家提供交流展示的时间。同时老师也希望你能理解老师,老师以后一定会为举手的孩子提供发言的机会。”一个想要发言的孩子,却没能够发言,的确有许多怨言,如何安抚这个孩子呢?我知道盖印章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我没有再做解释,而是打开孩子的书盖上了她想要的印章,请她回去了。
课后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可以把自己说得话再精简一些,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为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关注学生?我发现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孩子就那么几个,如果每一次都提问他们就成为他们的课堂,而不发言的孩子会越来越沉默,可是有时候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又发现他们回答问题时往往回答不到点上或者声音很小。不回答问题的孩子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上课不听讲做自己的事情,随便说话。一种是虽然认真听课,也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却不自信。然而经常回答问题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显得强势,每一问题都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但也存在上面的情况,偶尔不提问孩子就会心生不满。不提问孩子回答问题是否也可以作为一次教育呢?让孩子认识到举手不一定都能够发言,但是也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就这一个问题,我网上百度了一下,发现许多老师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也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但是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希望直击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的价值观,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以指导。虽然每周只给孩子们上一节课,每节课容量有限,但我依然相信我只要努力还是会有效果的。
我不能像班主任一样了解每一个学生,但是我会尽可能地利用好这四十分钟,发现孩子的另一面,走进孩子的心里,成为他们的朋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身在低年级的我更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用一句话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我愿意终其一生来攻克每一个困难。用心做一件事情终会有回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