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生活讲清理掉无用的东西,只留下你必须要的。一位最夸张的极简主义践行者最后只剩下不超过十件物品,就连屋子里的桌子都省了。
霎时宽敞的房间迎来清晨的阳光,透澈,温暖,光明的感觉定格,极简主义美学风格产生。
然而关于美,又引起我不一样的思考,刚刚刷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民宿的文章,点进去,佛祖,熏香,房间案头各式精致的小玩意……映入眼帘,物品很多,却也觉得美好。
我们还会遇到其它各式美丽的空间,空间里也使用摆放很多看似无用的物品,不仅是视觉,就连气质都出来了呢。
那么,这岂不是与极简主义相冲突?可是它并不会让你觉得它是些可有可无的物品,反而,正是这些物品的构成,它们在空间中的摆放位置,营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美学风格。
这不禁让人感叹,美学,真的是太奇妙了。一千种物品构成与位置摆放,形成一千种美学风格。它们依然遵循极简主义的精神,只不过这种极简并不是实用主义,功能性的,而是所有物品都服务于一种美学主题,任何一件物品的存在皆在于营造这种美学氛围,多一件,少一件,都会失掉那样的美学韵味儿。
这是所有美学大师和美学爱好者追求的境界,能够到达这种境界的人多半已参透物道,对物之精神驾轻就熟。
我们还常常说某些人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无论他做什么,你都能从中找出他的影子,就好比鲁迅的文章那么多,但你读任何一篇,都能识别出来,哦,这就是那个人写的。就好比宜家,随便一样物品挑出来,你都能找出它家的影子。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真的不简单,不是成名成家,就是众人皆知的品牌。
这究竟怎么做到的?无论是鲁迅,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还是任何一位形成个人风格的人物,品牌,都有着自己的哲学理念。凡事皆有取舍,他们有着自己的美学主题,一切选择都关于主题,无关之物尽弃之。
也就是说他们太清楚自己是谁,要什么!从而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生命美学。
生活,空间,产品美学讲到极致无非是物道与人道两层关系,物道服务于人道,物道的终极就是人道。美学家所选择的每一样物品都会滋养他的生命,因为他懂得哪些物与他作为人的道理是同道的,就像交友一样。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会有一些珍藏的物件,可能是一只泰迪熊,一串佛珠,一本旧书……这不是物品,这是他们的小友啊,人物殊途,但终归在精神的境界相遇。
啊,看来我得去整理自己的房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