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 彭慧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灾祸往往突然降临,预防、演练和掌握一定安全知识,会让人在灾祸来临时最有机会把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你也许掌握了不少安全保护知识,却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些本应掌握的、简单的救命法则。
也许你不太服气,但是,下面第一条就让很多人“中枪”了。
第1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走路别玩手机!

走路别玩手机!走路别玩手机!走路别玩手机!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
根据交管部门的事故统计分析和媒体报道,因走路玩手机发生交通事故、坠落事故的案例近年来日益增多。一个人走路玩手机时,注意力会不集中,对周边环境视而不见,比如地上的大坑、台阶甚至是行驶过来的车辆。
第2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开车时请注意后视镜盲区

汽车的后视镜是有盲区的,如果开的是自己不熟悉的车辆,记得上车后先调整后视镜,让后视镜盲区消除或减少,这能最大限度规避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
第3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天冷记得穿正确的衣服

天冷添衣服是妈妈小时候就教育我们的事情,看似简单,做得好的人并不多。
一般来说,寒冷季节时,羊毛衫和轻便保暖服都能有效保持体温,穿得太多会导致人出汗,如果是恰好穿着吸汗的棉织物,很容易就冻僵冻病了。
第4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坐飞机时不要在舱内吹救生衣

航班遭遇紧急情况需要穿救生衣时(尤其是水上迫降),切记不要在机舱内吹救生衣。
如果你在舱内就穿充好气的救生衣,非常大的可能是你无法走动自由,不能从紧急出口和紧急滑梯成功逃生到水面,更有可能的是被风吹到机顶。
第5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它也叫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是第一时间应对呼吸道遭异物卡住、导致无法呼吸的急救良法。方法如图所示,大致有4个步骤。
第6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家中常备抗过敏类药物

过敏引发的一些疾病或症状可能危及生命。如果你有过敏史,最好去医院检测过敏原,并在家中常备抗过敏类药物,记得旅行时也随身携带。
第7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大致了解你的生存极限

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生存极限一般有三个法则:A.3分钟不呼吸空气会导致死亡;B.3天不喝水会导致死亡;C.3周不摄入食物会死亡。
这是平均情况下的,每个人会有所不同。如果你能大致了解自己的生存极限,在遇到突发天灾人祸时,会更加镇定地应对。
第8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厨房起火先关煤气再盖锅盖

在家烧饭时,油锅起火的情况并不罕见,一些人会束手无策,甚至用自来水灭火——这很危险。
正确应对方式是:先关掉煤气,然后用锅盖把起火的锅盖上,如果没有锅盖,用其他非易燃物品快速盖上火源也可以,它的作用是切断火源跟氧气的接触。
第9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遭遇利器插入身体时切勿自行拔出

医学专家说,如果受伤者自行拔出那些插入体内的利器,比如刀或铅笔一类物体,将会导致大出血,这是极度危险的行为。
为了尽可能减少出血量,可以在伤口上方扎一条带子,扎紧,然后迅速求医。
第10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谨记飞行全程最危险时间段

乘坐飞机时,空乘一遍遍通过广播告知:现在是起飞/降落时间,请大家务必系好安全带……很多人都听腻了,并不放心上。
根据航班事故研究统计,80%事故发生在起飞后前3分钟和降落前的8分钟,谨记这个最危险时间段,按照空乘提醒系好安全带做好安全防范,可以最大限度规避不测事故。
第11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遇火灾浓烟时尽可能伏地而行

火灾中的遇难者,多数并非直接因大火遇难,而是因浓烟呛至窒息。火灾中的一大救命法则是尽可能把身体贴地,如果可以爬,就爬行逃难,这能尽可能减少摄入毒烟。
第12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公共场合发病记得对一人求救

如果在公共场合突然遭遇事故或突发疾病,一定要大声求救,而且在很多人围观时、最好是指着其中一个人求救。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是泛泛求救,责任意识就会分摊,围观者有可能无动于衷,而指定一个人求救能唤醒TA的责任感。
第13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常备手电筒

手电筒是一种极其传统的光源工具,很多人都知道,但不一定配备。事实上,在危急时刻,手电筒发出的光亮非常有用,它会对入室偷窃或抢劫的嫌疑人带来巨大威慑,尤其是当你把手电筒亮光直射TA的脸时。
在突然停电的灾难时刻,手电筒也大有用场。记得定期给它充电或换电池,确保它能正常使用。
第14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了解并熟悉逃生路线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酒店里,都应该规划、了解并熟悉逃生路线,以防突如其来的火灾等安全事故。
逃生专家建议,入住任何一幢建筑后,我们都该了解它的逃生路线,知道紧急情况发生后应该往哪里逃命。
第15条易被忽视的救命法则
出行时切记带证件和医疗档案

不管我们去哪里,记得随身携带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证(或护照),以及有助于快速救援的医疗档案卡,比如是什么血型、既往病史、亲属联系方式等(尤其是身体欠佳的老年人,子女可为他们做一张类似工牌的小卡片)。这在危急时刻,常常能挽救宝贵的生命。

彭慧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
【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医师考核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肛肠病专业委员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经肛直肠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联盟医学专家会员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审稿专家
【医疗特长】
主攻肛肠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盆底疾患、顽固性便秘、复杂性肛瘘、痔、肛裂及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