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00万字朝圣之旅哲思读书
【生命之书】 不为感觉定名  邂逅内心混沌

【生命之书】 不为感觉定名  邂逅内心混沌

作者: 时行心觉茶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21:45 被阅读107次

分享阅读:

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之书》

主题:不为感觉定名

【原文】

你能不能直接看着心中的情绪或感觉,跟它建立起有别于以往的一种关系,就像安静地看一朵小花一样?

如果不知道某一群人的名字是什么,你就会被迫去面对每一个人的脸孔,而不把他们视为一群陌生人。这么一来你就会变得更警觉、更有观察力和理解力,你的爱和同情会变得更深。但如果你把他们看成一群陌生人,爱就不见了。

如果不贴标签,你就必须正视每一个生起的感觉。

当你贴标签时,你的感觉跟这个标签有没有不同,还是标签会唤起某种感觉?

如果我不去为一份感觉定名,我不产生任何形象、象征或念头,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很显然这时心就不再是一个区隔出来的观察者。

当心不落入妄念,象征、符合或者意念时,思想者和他的思想便是一体的,然后心就安静下来了,对不对?这种安静的状态不是刻意造成的。

当心真的安静时,自然就能面对底层的情绪。若是为情绪定名,情绪可能会被强化而拖延下去,它们会被积压在内心深处,然后,促使我们进一步的贴标签,或者去强化和表达它们。




【西那分享】 找到感觉的路径  发现底层的情绪

01

你有没这种时刻,当你感觉到很失落时,你可能会独自哭泣,走在路上不禁然落泪,或者走在湖边,海边,然后,再听悲伤的情歌,你会想,整个世界可能最委屈最可怜的人就是你了,你会想,我怎么那么倒霉,怎么一点好运都落不到我身上,怎么都没人好好爱我,然后,那些过往类似伤害你的人或者事情就像小丑翻身一样,一一在你脑海的剧场里出场,于是,好像哭得更悲壮了。

所谓底层的情绪和那些未完成的感觉总是在你更无助时涌现出来,好像你是全世界的受害者一样,或者曾经那些觉得处理得不完美、 不光荣,甚至觉得有些羞耻的事情,不太愿意面对的事情,也会在某些特定的人出现时挑衅着你的脑神经。

于是,内心好像总是有一群吃瓜群众在絮絮叨叨,坐在你的剧场里看着你哭、你笑、你愤怒、你自我伤害或者自我攻击和批判。

温柔相待自己,大概就成为一句自欺的言语吧。因为,这时候,才是考验你是否爱自己的时候了。

给感觉披上美丽的外衣或者给它一个好名字时,它注定会带给你没完没了的情绪干扰或快感,你可能觉得我能够容忍,我忍着就好了,可是,越忍,不明不觉,好似终有爆发的一天,又或者,你觉得,随着时间一切就会淡去,可是,它们明明好像就躲在你记忆之井的暗黑底层,时不时跑出来虐你下,你仿佛成了它们生命之流里的俘虏,有种生命力好像随着年岁增长而降低;又或者你找朋友倾诉,要么忠言逆耳,要么良言助虐。


02


这样说来,好像有种如何捶胸顿足,都有种活着越来越不开明,越来越谨小慎微的局促。这不就是自由之链的捆绑吗?

所以,解锁的密码,或许不为感觉定名,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那么,感觉是什么呢?感觉是产生的路径是如何的?

感觉是心理学名词,是其它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它一切心理现象。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从自身路径开始搜索,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皮肤)等,在我们接触到特定的人和事物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感觉,比如,听到赞美或者恶狠狠的批评,你会生出一叫“美好的感觉”或者“讨厌的感觉”,比如看见美丽的风景或者飘满垃圾的河道时,你会生出一叫“心旷神怡”的感觉,或者“嫌恶厌弃”的感觉,我们总是被收集到的这些感觉左右着,并像病毒一样扩散侵蚀到过往储存的感觉和事件里。

当然你可能会说,人生就是要这样大悲大喜,才有意思呀,如果都没有感觉,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如果你会觉得苦难也是一种乐趣,真是赞叹这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呢。可是,人性中趋乐避苦的本性,大概都是一些暂时性的自我调乐手段,比如购物、旅游,看一场电影,或者去找一个人来谈谈爱,转移注意力,可是,那些个堆积的隐痛,如若没有被正视和看见,好像总会让你在某个怪圈里一直回转,直到你读懂它,接纳它,拥抱它,或者平等待它,不再区隔,不再总是攻击或者压抑着它。

就像在时间的荒野里遇见,不早不晚,然后说一声,你也在这里,如此这般淡然,你才能变得淡然和柔和起来。

就像那些可爱的花朵,流动的湖水,绽放无声,来去自如。

03

到最后,你以为要从身上一点点解脱和掸去的微尘,你却猛然发现,“本来无一物,又何处惹尘埃”呢?你那么抗拒的,那么享受的,原来只是和自己的影子争夺和打架而已呀。

这不是应着柏拉图所说的“洞穴寓言”,有一群人如囚徒,世代生活在洞穴里,它们因为脖子和脚被锁链捆住,所以无法动弹,在他们背后有一堆火在燃烧,在那堆火和囚徒之间,有人拿着器物在晃动,火光将影子投射在囚徒眼前的洞壁上,囚徒不能回头,以为这些影响是“实在”,用不同名字称呼它们,并且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当某一个囚徒挣脱枷锁,发现以前所见的影响并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眼睛被阳光刺激得睁不开眼,只见一片虚无,他跑回洞里,但也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楚这一切,他比以前更加痛苦了。

这是否也应景了当下很流行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的内心世界创造外面的世界。柏拉图还说明了,回到洞内和此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洞悉了洞外、了知了彼岸的虚无现实时再回到洞内的心态和心境。

这或许就是我们满怀美好希望往前冲而受挫时时,当我们像撞一堵墙一样总是反复被弹回来时,可能有些哪里不对劲的想法开始在心理萌芽,然后,归来,静处,追问并揭示面纱背后的真相。

如此说来,所有的经历和感觉似乎最终会引渡我们看见那个幻象的影子,自己不断同其生气愤怒打架的影子,然后杯弓蛇影里,归到每个有醒觉的当下,变得平静自处。

只是这个过程,在集体无意识中,或者理所当然中,总有些人会先开始追问,如《逃离克隆岛》中克隆人林肯6E一样,在被输入共同记忆的程序化生活里,被原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享受的生活里,可是,他感觉到哪里不对劲,对日常的重复有更多的的思考,并且做梦,希望获得只是为了等待去往神秘岛的更多选择,所以,他开始抗争和发问,他像那个洞穴里想要解开锁链的人,想要做被催眠的意识里的神偷,他要看见和答案,尽管充满了风险、付出了代价。

电影:

黑客帝国 The Matrix

第十三层 The Thirteenth Floor

逃出克隆岛 Island

阿瓦隆 Avalon

盗梦空间

相关文章

  • 【生命之书】 不为感觉定名  邂逅内心混沌

    分享阅读: 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之书》 主题:不为感觉定名 【原文】 你能不能直接看着心中的情绪或感觉,跟它建立起...

  • 2019-05-12

    生命之书—[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当我们内心充满妄念,便无法倾听自己的挣扎和痛苦。 ——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 生命之书 五月十日

    不为感觉定名 当你去观察一份感觉时,那份感觉一定会止息下来。即使感觉止息了下来,那个和感觉分开来的观察者...

  • 至高无上(组诗)

    至高无上(组诗) 文:东海风 生命之书 生命之书,至高无上 母亲之爱,至高...

  • 混沌

    樊登说:闭上眼睛十五秒,你会感觉自己内心无比混沌。 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内心确实无比混沌,心里有...

  • 邂逅混沌,感知生活

    这几天在读村上的自传《假如我是小说家》,有时候是在周末的午后,缩在沙发里;有时候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一手拉着扶手,...

  • 混沌的内心

    这几天,一直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我原本是一个愿意一直出去外面散步,甚至于出去外面享受那种来自于大自然的氛围。...

  • 生命之书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需要文学,不是因为读者需要它,而是作家需要它。 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

  • 生命之书

    也许人们也曾想过在生命走到尽头会是些什么?这一定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从来没有任何记录,因为人死之后身体就没有了任何的...

  • 生命之书

    我们已有的学习是信息的收集,知识的储存,权威依赖感的获取,或者是压迫式的填充,这样的学习并不自由,也不能产生智慧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之书】 不为感觉定名  邂逅内心混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s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