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79727/8c5ccc7bfe37c7d9.png)
在行业的棋局中,管理者们如同棋手,而每一个项目则是一盘紧张而充满变数的对弈。在这场看似平常却又充满挑战的项目报价中,李明远作为主角,他的智慧、决策和领导力将被严峻考验。
李明远,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他的职责不仅仅是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更是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精准掌握成本和风险。在这次的项目报价中,他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产品经理鸿志提出的需求范围客户尚未完全确认,或者说客户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类型的产品。这直接导致了报价的不确定性,使整个项目的风险倍增。
“鸿志,你现在给我们讲的需求范围,是客户最终确认过的吗?”明远在远程会议上提问。
“额......并不是的,这一版的内容是为自己整理的。需求范围的内容客户并没有确认,只是私下里发给我这个需求表格。不过这些内容我们都有当面聊过。“
鸿志,一个有着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产品经理,他负责明确项目的需求范围,将客户的模糊想法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计划。然而,这一次,客户的犹豫不决让他的工作陷入了僵局。他与李明远一样,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在这次报价中,销售部门的角色同样不容小觑。他们是项目成功的桥梁,连接着公司与客户的需求。但在这场博弈中,销售团队却因为客户的原因,不断催促李明远尽快提供报价,这无疑为李明远的团队增添了额外的压力。
李明远如何在这个三方的夹缝中寻找到平衡点。他需要在保证公司利益的同时,也要尽量满足客户和销售的期望。李明远首先要做的,是与鸿志进行深入的沟通,理清需求范围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项功能都有其对应的成本和价值评估。他明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向客户提供一个既真实又有竞争力的报价。
“鸿志,报价的多少最根本的还是要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如果这些需求范围没有得到书面的确认,将直接影响报价的准确性。”
“我也知道,但是客户那边不会发出正式的邮件或者说明的。这里面涉及很多方,不同的部门。”鸿志答道,不过明远能体会到,对于项目成本和利润问题,他考虑的不会有自己多。归根结底,这个项目到底要不要赚钱,能不能赚钱,鸿志并不是太关心。他目前关心的是如果取得客户的书面确认。
工作量评估就这样在需求范围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完成了。项目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客户想配合新车发售搭建一套完成的、创新型的客户服务,而这一套服务是需要给予新开发软件实现的。而预算费用全部投入到新车制造、销售、宣传上面,留给软件研发类项目的预算少之又少。而公司还要拓展新用户,需要规模化提高利润。前些年围着客户赔本赚吆喝,今年再不盈利,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明远必须与销售团队保持紧密的联系,向他们解释报价的复杂性和风险,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他知道,与销售团队的合作同样关键,因为他们的支持将是赢得客户信任的重要一环。
当天晚上,明远和销售进行了沟通。因为白天都在评估工作量,所以只能晚上联系销售说明报价情况。
“申哥,项目的需求范围还没有确定,现在就让我们报价,这样的风险太大了!”明远在电话里面开门见山的说道。风险既然已经识别出来了,就要寻找相应的策略去解决。承担、减轻、规避还是转嫁,事情肯定是不能“烂”在自己手里面的。
“明远,我晓得的。现在客户那边催的很急,要求我们尽快提供报价。如果报价提供完,客户有可能会找其他的供应商或者直接在市面上找现成的解决方案。现在都是形式所逼,我也没有办法的。”申哥一面诉苦,一面还是在强调要尽快提供报价。对于明远提供的风险,他没有完全的理会。这或许是商务人员的通病,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属于技术问题,在技术层面会找到办法。他们操心也没有用,还不如努努力,把单子保住。
明远拗不过,配合着销售修改了几次报价。
其实明远也给自己留了一手,他在将工作量偷偷的乘上1.5倍之后,发给了商务。但关于这点小心机,商务是根本发现不了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工作量乘以人效(即一个技术人员的平均成本)有没有超过客户透露给他的合同额。如果没有,在看项目利润率有多少,自己能拿多少。
这场奇怪的报价就这样结束了,抛出的风险问题也无人理睬。明远虽然识别出来,但是他没有进行向上汇报,导致说风险一直存在。一个成熟的或者说经历过多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风险被忽略掉的。也为后续项目进行的异常艰难埋下伏笔。而销售的不专业,也没有对项目产生太多正向、积极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