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农村人还不懂土鸡是什么,因为大家举目所见的鸡都一个样,没有“洋鸡”,何来“土鸡”?
那时家家养的鸡像是保护动物般金贵——公鸡要打鸣,当闹钟用,还要传宗接代;母鸡是“鸡屁股银行”,1只鸡蛋=1张白纸=1个作业本=0.5支圆珠笔=1两煤油,是家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啊,轻易谁也舍不得杀来吃。
邻村岗坡子地多,水、肥容易流失存不住,收成年年不好,全村人都比较穷。一大群年轻人娶不上媳妇,号称是“十八罗汉”。
村里有一家人,条件也不行,老两口好容易拉扯大了兄妹二人,又好容易托人给儿子说上一门好媳妇。全家人喜得合不拢嘴,伏天里割麦都不用休息,半夜里实在撑不住了,才倒在地里眯一小会儿,马上又精神焕发。
秋天里新房盖成,媳妇娶进门。新婚时大摆宴席,七个盘子八大碗样样齐全。席间新媳妇敬完公婆,夹起鸡腿,让给身边的小姑子吃。小姑子年轻又直爽,一把将鸡腿推了过去:
“鸡腿有啥好吃的,鸡爪鸡头才好吃!”
原来爹娘偏心眼,二十年来一直哄着女儿,将过年鸡的鸡腿都留给了儿子吃。
无独有偶。有个少年难忘自己读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位蒙古族同学。那位同学开学时说,自己父亲卖掉了三头羊才交了学费。大家都深深地被打动了。不过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同学家里有一万头羊。
前面故事里的小姑子,后来经嫂子介绍嫁了个好人家,一直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这两年她的婆婆得了老年痴呆症,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她服侍得很辛苦。小姑子有时着急了跟嫂子抱怨:
“看你给我找的好婆婆!”
嫂子没好气地说:“早知道,我给你介绍个孤儿就好了。”
两人相视而笑。
那小姑子,现在还是习惯啃鸡爪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