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里面包含着此诗的第四个典故,很神奇,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精彩的说法。
在古诗文网上,对《锦瑟》一诗的注释中,引用了晋张华《博物志》中“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而在对这首诗的赏析中则说“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只这里就是两种不同的说法了。
看到网上还有“沧海珠泪”的典故,再看看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受伤的鲛人晕倒在海边被附近的一位渔夫所救,在伤好之后这个鲛人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这个渔夫家帮他织起绢来,这个渔夫将这些娟卖掉之后,赚了很多的钱,之后鲛人就离开了。
在离开的时候,鲛人非常的感激这个渔夫,也有些不舍,就留下了眼泪,泪水落下经化成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等到珍珠在盘中快要溢出,鲛人便赠送给了船家。回身跃进大海,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后来,鲛人落泪成珠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读叶嘉莹老先生讲《锦瑟》,则又有不同了,她说:
古代传说,沧海里边有大的蚌壳,蚌壳里边有明珠,传说月满时候,天上的月亮圆了,蚌壳的珠就是圆的。还有个传说,说海底有鲛人,可以泣泪成珠。她滴下来的每一个泪点都变成一颗珍珠。传说还说,这个鲛人不但哭起来每一滴眼泪都是珍珠,而且她会吐出一种丝来,这个丝可以织成鲛绡,最薄的绡。
那么这么美的典故,李商隐用来说什么呢?叶老先生说她不能指实,只能从典故中体会到悲哀、美丽,这与李商隐的往事、感情、理想有关。但是就算不深究,只看字面,这诗也是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