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七小书虫古风专题栏古风依旧
望帝杜宇|魂化杜鹃啼血典故

望帝杜宇|魂化杜鹃啼血典故

作者: 零露_清扬婉兮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16:31 被阅读151次

文|零露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唐诗宋词中多次出现杜鹃啼血的典故,李商隐《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书友分享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第一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娟。是引用蜀国古国王望帝杜宇死后化杜鹃啼血的典故,因杜宇悲剧的人生,大多表达悲伤之意,但是王维此与引用却有化悲剧为欢腾意像的神大手笔。借此诗浅谈:望帝杜宇,死后魂化杜鹃的典故。

战国时期蜀地(现今四川)有一个国王叫杜宇,号望帝。望帝本也是勤政爱民,受百姓爱戴的君主,后婵位给治水有功的鳖灵(号丛帝),自己便归隐到西山,修仙问道。没想到丛帝继位不再勤政爱民,反而居功自傲,生活奢糜,不但不听取忠臣的意见,还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西山隐居老望帝杜宇得知丛帝的暴行后,非常忧心和后悔,想回去劝谰丛帝要爱民,却被拒之宫城门外,老望帝杜宇无功而返,回到西山,不久后便郁郁而终。心里始终记挂蜀国百姓,死后便化做杜鹃鸟,飞到丛帝宫门面前日夜啼鸣:“爱民”(提醒丛帝要记得爱护百姓),十分凄婉和哀怨,直至啼出血来。

另外一个说法杜宇心里忘不了百姓,死后化作杜鹃在早春二月鸣叫,一直啼叫:“布谷”,是为了提醒百姓下田播种,因此杜鹃也称布谷鸟。后世蜀人(现四川人)为感念杜鹃努力不息的精神,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

而在唐诗宋词中多引用望帝啼鹃、杜鹃啼血、杜宇魂子规啼多指悲凉、凄怆、哀怨或是思归的心情,皆源于杜宇悲剧人生。


文末分享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李白《蜀道难》节选: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相关文章

  • 望帝杜宇|魂化杜鹃啼血典故

    文|零露 唐诗宋词中多次出现杜鹃啼血的典故,李商隐《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书友分享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第一句:...

  • 古人忧伤时,哪些生灵在作陪(4)

    杜鹃啼血,悲从中来 传说杜鹃鸟为望帝死后所化,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相传望帝是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

  • 望帝化鹃,庄周晓梦

    望帝春心啼杜鹃, 为蜀治水隐西山。 子规鸣悲欢,鳖灵宣,子民牵。 古蜀鱼凫杜宇念,蜀鹃,子规缘。 魂作灵鸟,回力回...

  • 布谷鸟的传说

    布谷鸟也叫杜鹃、杜宇、子规,相传为蜀王望帝亡国后魂魄所化,常悲啼出血,叫声就像“不如归去”。辛弃疾《贺新郎》“啼鸟...

  • 语文一对一辅导古诗词

    语文一对一辅导有哪些要点。 1、“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

  • 《人生自有诗意》(三百七十五)

    不读诗 无以言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传说为古蜀国国王杜宇的化身。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常啼...

  • 郫县:望帝陵与丛帝陵

    望丛祠,位于成都市郫县,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始建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时期,益州...

  • 古望丛/祠---望帝/丛帝纪念馆

    望丛祠,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始建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时期,益州刺史刘季连将原在...

  • 七绝二首 - 咏杜鹃

    一 咏杜鹃花 杜鹃啼血意深沉, 花绽岩边鸟入林。 望帝若题怀蜀记, 漫山遍野尽归心。 ...

  • 市井·鹃城

    -------------影凉 陌上花,杜鹃啼,三月樱垂草露汀;沱江水,归燕泥,天降杜宇是望帝。 相比大城的繁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帝杜宇|魂化杜鹃啼血典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bg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