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贵校长讲过,在十一学校,有个“道歉日”,10月12日。他还在文章中讲了三次道歉情况,分享给各位!原文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有年秋天,着急栽大树,结果这个大树晚上十点以后才让进五环内,所以拉到这学校已经凌晨12点了,必须种起来,就在学生公寓旁边栽,工人没太注意,吵吵闹闹,把好多学生搞得没睡好。
学生当天晚上就给我发短信了。我就告诉总务处,不断地启发他们。他们终于在我的启发下,在学生的公寓楼,向全校贴了两封“道歉信”,向学生道歉。这一道歉,学生马上就变了,学生就觉得,我们也得道歉,不该这么计较。所以,后来这一天就成为学校的“道歉日”。
2011年的校运动会,会务上一个班经过主席台跳舞的时候,音乐给弄错了。怎么办?教导处老师写道歉信,道歉。老师们可能感觉,无所谓,但孩子不得了,原本排得那么好的舞蹈,音乐给配错了,多难受啊。但老师一道歉,就消气了。
我也经常给学生道歉。有次中国教育学会临时安排我到台湾去,平时我的出访都是已经安排好的,但因为我是学会副会长,他们说在台湾有个论坛没人去,临时让我过去,说要有领导致辞,我就没办法了。但是和孩子们周一的“校长有约”共进午餐,两个星期都已经约好了,我去不了。怎么办?道歉,给所有学生写道歉信,后来学生们也原谅我了。回来后我给大家补了饭。
学校给学生道歉,校长亲自给学生道歉,我们听过吗?看到过吗?相信北京十一学校的孩子经历过这样的的事情,就会对身边发生的事保持反思力和宽容心。李校长的原意是“老师学会低头,孩子也会学会低头”、“教会孩子学会认输!”
我们老师大都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即使有错,也会死不承认,貌似避免颜面扫地,其实已经失去“为人师表”!老师自己强调的“身体力行”,到了现实,就没有见证人!
这,也常常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明显做了错事,比如带头闯红灯,孩子不让闯,自己还振振有词,毫不知错,更不认错!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常常会推卸责任,没有担当!
教会孩子“认输”的能力,比追求赢更重要。能赢固然更好,必须认识到“输也并不可怕”!很多时候,我们要认输!李校长带头认输,十一学校的教育也没输到哪里去!反而成为中国教育现在的标杆!
“认输”教育需要有“认输的意识”!认输不是输,而是另外一种赢,是胜过心智,是生命成长,是逆境转折,是人生高度!
“认输”就是让步,让步不是示弱,就是示弱也未尝不可!“认输”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宽容!之所以能够“认输”,是因为敢于面对、敢于放下、敢于妥协,最重要的是敢于接受生活的教育!生活,总要继续,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停止脚步!承认自己的过错,让别人释怀,让自己担当,也是一种生活!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理解、评价自我和别人。
在人生的征途中,常有竞争和角逐,也有奋斗与拼搏,着实需要百折不挠、矢志不移、永不言败……其实,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会认输。试想,面对不利的现实,深知自己不敌对手,还一味地拼斗又有何益呢?而懂得认输,避开锋芒,激流勇退,不进行无益的竞争,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才是智者的风范。这种认输并不是自认失败,而是暂时性的稳定脚根;这种认输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审视局势;这种认输能使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广阔,且能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充分的休息调整,以便更好地寻求成功的契机。
德国人二战后“认输”赢得整个世界的尊重,日本拒绝道歉,整个东亚都不能原谅!
勇于认错,难能可贵。认错是为了求是,认错是为了改错,认错是为了进步,认错是为了日后不再输给别人。
愿意认输,尽管自己心里有些纠结,脸上有些难堪,但它却可以帮助你寻到输之原因,输之根源。认错,是为了不再错;认输,是为了不再输。
有错不认错,那是错上加错;输了不认输,那会输得更惨。输了能够认输,就是跌倒了会再爬起来,想清楚输之原因,奋然前行,转输为赢!
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身有过错或遭遇失败的时候,真的需要认错、认输,但我们还需要坚强勇敢,在事业和追求上决不能认输!
适当的低头才更显高贵尊严,适当的低头才能体面的抬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