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不少新生代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父母比较宠爱和娇惯,致使比较任性。
组成家庭后大小事没有耐心处理和呵护,缺少对家庭的责任,面对柴米油盐以及婆媳关系等家庭琐事,没有处理矛盾的能力和耐心。
以致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引起离婚的冲动……
造就目前90后的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问题。
早婚的大多是并不属于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很多小夫妻无论身心还是经济上都无法独立,还是要依靠父母的支援。
如帮手带小孩、帮忙付房贷等,甚至有些小夫妻的奶粉钱都是由父母埋单。
更有甚者,2016年5月,有一则新闻:
主标题--孩子刚满月,17岁小爸爸就外遇,16岁妈妈当街殴打14岁“小三”
副标题--瞧这仨孩子闹的事
吃瓜群众只觉是好玩,新颖,权当茶余饭后的消遣。
中国式的婚姻和家庭,父母不放心,婚前把关、婚后干预导致矛盾逐步升级。
有新闻报道,某女起诉离婚还请了父亲当代理人,到了庭上竟让父亲代为发言。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的著作《选择理论》应该尽早应用到我们的小学的教科书中,使我们青年一代,祖国的未来的宠儿们能够从小学会建立属于自己的优质世界,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结婚是因为对爱情和婚姻还有很多浪漫美好的憧憬,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诀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慎重对待。
值得应用到小学课本《选择理论》小孩子和父母本身就在对方的优质事件中。
小夫妻的家长能放手观望,他们已经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大人,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经营婚姻生活,提供建议而不是直接的操办,放手让他们在婚姻中成长才是比较可取的方法。
在爱情和婚姻关系中,婚姻中的第三者不是仅存在上述那仨个十几岁的孩子,几乎是已婚人士经常面对的。
在一段也许看起来,不那么完美的婚姻中,我们只需要改变我们能改变的,能给予他人或者从他们处收获到的只是信息,彼此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是各自的选择。
大家熟知的金典影片《廊桥遗梦》中的女主,她应该是想改变目前的生活,也许任何一个男人来了,她都会想走,只是她没想到男主是这么深情的一个男人,所以最后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当初的悔恨。
或许是她一生的思念留下的遗憾美,而此忧绵绵、动人心弦……
其实,在不健康的婚姻中,你的身体也会有反映。
我的好朋友Kitty离婚后的第二天,就住入医院,急性肠胃炎、脾虚、心悸、压力造成的尿结石,整整在医院折腾一个月才出院。
以至于后来她感叹,“一段错误的婚姻,有如赤身裸体跳入仙人掌丛中,打了一个滚出来……”
突然想起我的爸爸,他年轻时做木材生意,是当地最出色的老板。
90年代末,木材生意不好的时候,就生病了,头痛、突然晕倒。
急得我们全家不知所措,到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医生只是说需要好好休息……
放弃生意后,身体就很奇怪的好了。
按照身体不会说谎的原理,我似乎理解爸爸那时候的无助,或许他只是需要有人指引。
如果那时候学习了选择理论,明白这些道理,妈妈支持他做家具生意的话,我想爸爸肯定会生龙活虎再闯荡十几年。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很新颖的观点,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下意识,潜意识的。
例如,抑郁症患者一开始,其实,都是自己表演出来的,为了博取同情。
就在我看到这个观点时,一个朋友来微信说着没有边际的话题,又说自己感冒了。
感觉他每次都感冒,好像经常生病,头痛。
着实不希望他能改正这些缺点。
当时把这个主题发给他,但是对方立刻责怪我乱七八糟胡乱说……
所以我相信,很多人听了还是会很愤怒作者的观点。
明明他们就有病,很可怜,可是我们却起码的同情心也没有。
其实仔细想想,这一切都是必须要面对的,等到疾病到了中晚期,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选择理论》应用到小学教材里,对我们中国式填鸭式教育(学校教授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不学习的学生应该受到惩罚)是有效的一剂强型针。
前一阵子,Kitty的女儿小音作为学生会主席向班主任报告,英语老师用戒尺打了十几个没有交作业的学生。
有的学生很激动。也许疼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独子,小从到大,家长宠着像块宝,更舍不得打孩子……
可是,班主任居然说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值得一提。
还好,校长和其它老师都很重视,向学生们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此类事件。
选择大于努力,我们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是由选择决定的。
我们经常被动选择,这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难以摆脱痛苦,困扰着很多人。
选择背后最重要的优质世界,也就是你重视、在乎的人和事。
接受这一理论,改变我们的思维,选择不是权衡得失和利弊,让我们通过选择谋求更好的处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