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的很晚,做了无意义的事(刷视频),纯属浪费时间,还不如看些闲书,从生命的价值来考虑,那是多么的不应该。
反思,白天不够充实,或者需要放松的口没有把握好。这让我联想到女儿的刷视频和儿子的调皮捣蛋,是精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让他们做一些家务或做些运动。
刚才6:30到7:30提问了我班的两组学生背诵,做的很有意义。接着让女儿背诵一篇课外英语语篇,准备提问小男孩必背内容。这些都是要付诸行动的表现。思考我存在的意义,总是要朝着正确的事情做,并进行反思。
在一个小时提问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但是有的泡了一个小时还没有会背一点点,最后直接想了歪门邪道,蒙混过关。和几个同学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最近我也在背诵英语语篇,我发现背诵完之后才充分的理解。这种拿起来书就读并尝试背诵的方式会浪费很多的时间。结合今天阅读的《给教师的建议》——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结合文本:作者先提出现象,即:孩子们获得的知识越多,但是他们的学习却不是变得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难了。导致这一现象的理论依据有两条,把那些概括性的知识保存在记忆里和理解这些概念的规律性,这两条是相互联系的。对于概括性的知识应当加以思考而不是背诵,我的疑惑是英语学习到底要不要背诵?小学生学习语文要培养读写能力,那就要大量的阅读,读写说训练,美好的语言自然也就记忆了。如果我的大脑里没有足够多的语言积累我用什么来表达我的内心呢?比如我要学习环保这一主题我就要穷尽这一主题下的英文语篇,让学生大量阅读理解,储存材料才可以正确优美的表达,母语的习得也是通过各种感官不断内化的,所以英语教学也是从听说读写着手,但是背诵是最好检测工具,只要理解力才能流利的背诵,凡是不能流利的背诵的同学都是再理解上有问题,这种理解不只是包括语篇,还要词汇和句型,不理解是没有法正确表达的,于是就变成了死记硬背。背诵的前提是理解,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可以查漏,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帮助孩子们再解决,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这也是提问的目的所在。另外背诵也可以反向迫使孩子主动去理解。
这些反思指导我接下来的教学一定一个环节的保证孩子们理解,然后再任务驱使。音、词、句、篇。
再说说育儿。
今天没有耐着性子,是自己的境界问题,但却把棍子落到了孩子的身上,应该被打的是我。整个经过是他下课了要跑着玩,但是我不想让他跑,会影响正在上课的姐姐。他愿意在不影响姐姐的区域内跑,但我还是各种搪塞,最后弄不过他,直接揪着他,他不服气就去厕所,我一直揪着,最后打了他一棍。他的性格是不会屈于这一棍的,人是坐下了,但心里都是气。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从态度上变化。但孩子开始写作业还是在我主动承认错误后。
这个反思非常深刻。1.孩子想玩我不想让他玩的分歧点是:课间十分钟是不适合做大的活动的。这一点我应该引导他,如果当时我停下来思考一下可能会认识到这一点的。2.做错事了只有道歉才能被他人宽恕,好歹孩子现在还允许我犯错,接受我道歉的机会。如果以后长大成人,或者和其他没有瓜葛的人之间谁会允许你犯这样的错误呢?以后我要少犯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