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中,即使最亲近的人也有一条鸿沟,当你在和别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你一片真心,但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有所保留,你聊了很多,却总是不痛不痒,
比如,以下这个情景
情景:A是属于特别要强、给自己设定很多目标的人,最近生活的太累,她找到自己朋友说
”最近真的好累,每天要早起背单词,想做的很多,时间又很少,感觉很辛苦”。一脸难过。
大多数人会回复,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49369/aca26de4dd58827b.jpg)
回答1,“那也要注意身体,知道你要强,对自己要求高,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回答2,“那就干脆少做一点,别那么累,享乐最重要!”
回答3,“嗯嗯,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猜想是不是有的时候要求高,做不到就很难过,有的时候急于完成目标,会有些焦虑呢?
大家发现上面三种回答如何应用同理心呢?
回答1,只是表面层义上客气一下——我懂你,紧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建议。
回答2,直接给解决方案,根本没应用同理心。
回答3,高分答案,对方说完这个之后,A赶紧说:“我也觉得我自己太着急了,急于求成,毕竟我才20岁呀?
大家有感觉到不同吗?
回答1、2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同理心”,甚至没有同理心,一句“我懂你、我理解你”,并不能让对方感觉到“我就真的理解你、懂你的”,
而回答3就高明在“我在试图弄清楚你此时此刻真正的感受,并且说出来,而不是想当然以为你的感受”
这是个真实的案例,A听到关键词——急,就立刻描述了自己很多“着急带来的焦虑”,越说越多,让对方真正捕捉更多有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49369/9242d625c886c1dc.jpg)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次,别人在和你讲述自己故事、问题、经历时,都还只停留在表层,你就把表层理解到的感受、问题,想当然地告诉对方,从而使谈话谈的根本不畅通。
原因就在于:同理心做的不到位!!
我们活在世界上,经历的多了,反而浮躁,不深入思考,往往听到一点就赶紧下定论归类,以为自己理解了,其实都是错的。
那么如何真正地践行同理心、真正理解对方呢?
答案:猜测并且描述对方的感受。
常见:其实我猜你比较着急,因为想着……;你可能感觉……;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多去描述一点,对方可能不想直接把最本质的告诉你,但是你多猜、多描述,往往可以碰触到她最本质真实的感受了,一旦触碰,对方就没办法筑高墙隐瞒下去了。
此种方法最快帮你了解对方的感受,了解最本质感受,并且会让对方感觉“你愿意倾听她、理解她”,感觉足够的被尊重!
下次快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