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析有几个大学派?分别描述代表人物以及其重要理论。
1、经典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理论的三个重要基础为:
(1)潜意识概念:一个人所发生的问题,可能是受到他自己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的影响。
(2)因果原则:一个人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和他过去所遭遇的生活事件相关,特别是童年六岁之前的发展,和他成年之后的心理困扰是相关的。
(以上两点有时被概况为两个决定论:潜意识决定意识,童年决定一生。)
(3)俄狄浦斯情结:原型为孩子与同性父母争夺异性父母的关系模式。更准确的定义为:在自己的主体和爱的对象之间存在的阻碍/禁止者。女孩的俄狄浦斯模型比男孩略复杂,女孩会先和父亲竞争母亲,后来又和母亲争夺父亲。这个三元关系将成为个体进入社会发展的基础。
2、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
该理论为经典精神分析晚期的形态,为安娜·弗洛伊德及弗洛伊德的著名学生汉斯·哈特曼发展的适应理论。从维也纳晚期开始,后来扩散到整个北美,统治精神分析70年之久,在今天的北美精神分析界仍占有很大优势。
3、克莱因学派、中间学派
没有经过完整精神分析的梅兰妮·克莱因来到英国,绕过自我心理学发展了自己的理论,该理论更重视前俄狄浦斯时期,也就是0-2岁或0-3岁,更重视母婴关系(好客体坏客体的理论)、二元关系。这也是广义的客体关系理论,代表人物为:费尔贝恩、温尼科特、鲍尔比。
4、独立学派
当时英国不愿意站队(克莱因vs安娜·弗洛伊德)的分析家发展了狭义的客体关系理论:把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及维也纳的理论继续往前发展。
5、自体心理学
从维也纳逃往美国的犹太人海因茨·科胡特在工作中发现一个个案很特殊,无论治疗师说什么,该个案都会反驳攻击,于是科胡特决定放下所有现有观念,听听个案到底想说什么,结果一段时间后这个个案变得可理解。
1971年,科胡特写了第一本关于自恋性障碍治疗的专著《自体的分析》,对自恋性障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1978年出版第二本著作《自体的重建》,首次提出自体心理学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自体心理学主要继承的是维也纳学派的血统,而非客体关系。
6、主体间性、关系学派
在观点上与科胡特有很多契合的罗伯特·史托楼罗发展了主体间性理论,这是自体心理学在当代的第二波发展。一般把主体间看做广义自体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不过史托楼罗自己觉得主体间和自体很不同。
自体心理学的第三波发展为关系性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和另外一个人关系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受到这种关系,每个人自己带来一种主体的体验,是一种流动性的过程。
二、自体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的位置是什么呢?
自体心理学是经典精神分析的新发展,它把人们的关注点向前移到了0-1岁,在这个时期中母亲的镜映关系着孩子自体的确立,如果此时母亲的镜映失败,孩子就会过多向自己投注,从而产生自恋性障碍。自恋性障碍患者依从性很差,很容易让人感到不可理喻。
需要注意的是,自恋分为健康型自恋和病理性自恋。每个人都有自恋。
个人认为自体心理学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心理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