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众痹与周痹的区别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周痹第二十七

众痹与周痹的区别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周痹第二十七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4-26 13:52 被阅读0次

众痹与周痹的区别及治疗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黄帝问岐伯说:人得了周痹,病邪随血脉上下移动,疼痛上下左右相应发作,浑身无处不痛。请说一下像这种情形,是邪在血脉之中呢,还是在分肉之间?其病又从何而来?

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疼痛部位移动得这样快,以致来不及在痛处下针,当某处疼痛比较集中的时候,还没有决定如何去治,而疼痛已经停止,这是什么道理?我很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岐伯回答说:这是众痹,而不是周痹。

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说:那就请说说众痹吧。岐伯回答说:众痹,病邪分布在人体的各处,有时发作有时又不发作,此伏彼起,左侧会影响到右侧,右侧也会影响到左侧,但不能遍及全身,其疼痛容易发作,也容易停止。

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黄帝说:说得好。怎样进行针刺治疗呢?岐伯回答说:这种病,在疼痛已停止时,仍应针刺原处,以免其重复发作。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说:讲得好。我希望再听你说说周痹是的情况怎样?岐伯回答说:周痹,就是邪气在血脉之中,随着血脉或上或下,不能左右流动,邪气流窜到哪里,哪里就发生疼痛的病症。

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黄帝说:用什么方法来针治呢?岐伯回答说:疼痛从上部发到下部的,先刺其下部,以阻遏病邪的进一步发展,后刺其上部以解除痛源;疼痛从下部发展到上部的,先刺其上部,以阻遏病邪的进展,后刺其下部以解除痛源。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黄帝说:对。那么这种疼痛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周痹?

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岐伯回答道:风、寒、湿三气侵入肌肉皮肤之间,将分肉间的津液压迫为涎沫,涎沫受寒后凝聚不散,进一步就会排挤分肉使它分裂分肉裂开就会发生疼痛,使精神集中在痛的部位,精神集中的地方就会发热,发热则寒散而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后,就会引起厥气上逆,厥气上逆到其他部位,其他部位的痹痛又发作,发作时的情况也是这样。

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此病在内未深入脏腑,在外没有散发到皮肤,而留滞在分肉之间,致使真气不能周流全身,所以叫作周痹。

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上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chì坚,转引而行之。因此,针刺痹症时,必须首先按压并沿着上下六经的分布部位观察它的虚实,以及大络的血行有无郁结不通和因虚而脉络下陷于内的情况,然后再加以调治,并可用熨法温通经络,如果有筋脉拘急坚劲的现象,则可转用按摩导引之法,以行其气血。

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黄帝接着说:是啊,我已经明白了这种病的机理,也懂得了治疗的方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上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chì坚,转引而行之。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

今天学习了众痹与周痹的区别及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周痹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

  • 《黄帝内经. 灵枢.周痹第十六》

    【本章要点】 一、本篇首先提出众痹与周痹的差别,最后具体说明针刺的原则和方法。 二、针刺痹症,必须首先按压井沿着足...

  • 2017-07-07 - 草稿 - 草稿 - 草稿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晚上痛加重者,为骨痹...

  • 共读/《黄帝内经》素问卷六十四:四时刺逆从论篇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濇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

  • 读《黄帝内经》素问 痹论篇第四十三 1——痹病是怎样引起的

    (原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

  • 读《黄帝内经》素问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1——邪气随四时之气

    (原文)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不足,病肺痹;滑则...

  • 蚕沙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和胃化湿。 用于治疗各种痹症,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治疗风湿痹痛...

  • 论痹

    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入腑则病浅易洽,入脏则病深难治。而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而...

  • 第四十三篇 痹论 原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帝曰...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二十六:周痹篇

    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众痹与周痹的区别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周痹第二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gr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