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我们为何频频受伤

作者: 喵小岚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22:23 被阅读0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电视剧《天龙八部》里,这是慕容复的绝技,无论对方什么武功,他都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虽不喜慕容复此人,但对他的技能却是羡慕不已。

    自此之后,将这句话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别人投我以木桃,我必报之以琼瑶;别人若恶语相向,我必以牙还牙。话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尽遂人愿。

    兴高采烈地炫耀成绩单遇到无动于衷的父母;熬夜加班赶出来的方案遭到上司一无是处的批评;趣味正浓地谈论新上映的电影发现恋人兴味索然……每每这种时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显得那么无力。

    慢慢地我学会以对方的态度作为自己行事标准,通过观察别人脸色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的态度与对方的态度配合相得益彰。

    甚至不断告诫自己:如果对方是零度,那自己就瞬间结冰;如果对方是五十度,那自己就不温不火;如果对方是一百度,那自己必沸腾不止。可在与亲近的人相处中仍然会在满心欢喜和失落受伤间循环往复,也认识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

    为什么我们总是受伤?归根结底,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权衡利弊。一开始便对对方抱有希望或者制定路线设定场景,要求对方以同等的热情来回应自己,甚至认为我为彼此关系付出努力,就必须有“如此结果”。当没有得到预期回报,也许就会心生不满,对待别人也就会变得苛刻,借此减轻自己的愤懑。

    我很认同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写到的话:“我认识到自己在自然这巨大的马赛克当中,只不过是一块微小的彩片;亦如河里的水,不过是流过桥下奔向大海的,可以置换的自然的一部分。”

    在任何一段交往中,我们总是用他人的态度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和价值,忘记了最初交往不过源于自己内心的愉悦。也容易高估自己在对方生活中的分量,从而让自己置身在失望的漩涡。

    在人际交往中,失落是常态,不必纠结于对方的忽冷忽热,也无需对自己的狼狈耿耿于怀。如若心中欢喜,沸腾不止又何妨?如若毫无遐想,冷若坚冰又怎样?

    不必死定着对方,你且诚实对待自己的心,大胆向前,相信我,你会喜欢这样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际交往中我们为何频频受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hc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