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作
三寸金莲 - 草稿

三寸金莲 - 草稿

作者: 明月天涯_3abc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09:05 被阅读0次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在100年前,中国的妇女判断自己是否美丽,其最主要的标准并不是拥有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是自己的脚小不小,“三寸金莲”就是对当时妇女审美的一种评断。

三寸金莲 - 草稿

缠足由来、历史(文末附)

  其实缠足屡屡被禁,却无奈陋习难改

  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

1907年1月6日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为使清国妇女有更大的生活自由,清帝近日颁布诏令禁止妇女裹脚,但是清国妇女已习惯了这种陋习,清帝制定法律禁止缠足恐会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设想美国国会立法禁止妇女缠胸或束腹,那些崇尚时髦的妇女即会停止那样做吗?尤其在目前最新流行时尚就是女子好细腰的情况下,其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清帝自有他的办法,他随之又颁布另一项法令,即一切清国官吏如妻女有缠足者即不得在政府任职。

  尽管过着毫无爱情的生活,但清国妇女为了丈夫的政治前程,她们也像美国政客的妻子一样,能够克制住自己的爱美之心。

    此外,清国慈禧太后还将慷慨解囊,拨出她自己的私房钱为清国女孩们兴建学堂。

    对于那些虽付得起高昂学费但缠足的女孩,受学校校规限制,均一律不得入学。

    慈禧太后自己就是一个大脚女人,她从未支持过缠足的习俗,而且做出了许多努力来纠正这种在清国既古老又严厉的习俗。

  在过去20多年里,清国人自己已做出许多摒弃缠足的尝试,最有声望和最有才华的文人们用笔和自身的影响来反对这种习俗。  社会上,如基督教和其他的非宗教团体也阻止这种习俗的发展,传教士们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无济于事。

 

    作家阿瑟·H·史密斯在他名为《清国的乡村生活》一书中(书里有一系列的照片)写到:“众所周知,坐在清国君王宝座上的皇帝陛下不愿孤注一掷,冒丧失权威的危险来废除这一陋习,尽管满清的先帝们曾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行了让老百姓都梳长辫的制度,以作为他们顺从和驯服于满族统治的象征。

    但鞑靼人250年的统治对种族进化没做任何合情理的修正,仅在京城有限的范围里,在隔京城几华里之外,顽固的旧习俗依然故我。对改革这个无用的、残酷习俗的惟一冲动始于在华的外国人,他们希望从帝国的中心开始,进而在全国发挥示范的作用。

  ”

    清国女人缠足的习俗是外国人了解清国的第一件事,而美国女孩束腰据说也是中国女孩最先听说的有关洋人的事之一。  然而,具有清国最强特色的这个习俗很能说明问题,它无疑缩小了一个人生活的空间和她能在社会上所能发挥的作用。

  这是清国女人生来便要遭受的痛苦,而为了维护这个习俗,清国女子还要忍受长时间的煎熬,即使对那些除了外表以外一无所长的女人们。

    一位高贵的清国文人曾说过:“没有什么比非宗教习俗对清国人更奇特的了,它完全违背了人的本能,同时它又被清国人如此珍视而加以保留,令人无可奈何。

    缠足能表现出女人温柔的特性,这毫无疑问,但不知道如果让清国妇女的脚无拘无束地自然生长,然后再与美国妇女相比就不够温柔了吗?慈禧太后据说有一双结实奇妙的脚,不是非常优美,但也很迷人地拱着,所以看起来不像它真实的那么大。

  清国南方山地一带的妇女就不缠足,她们的脚比普通的清国女人的脚要大些,与我们美国南方妇女的脚有些相像,但比清国北方普通女人的脚要短些和宽些。 

    如果创建女子学堂能为大清国培育出新式的妇女,并因此推翻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习俗,那么这将比其他任何事都更有价值。

1912年二月最后一个清皇帝溥仪退位,同年紧接着的三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也下过一道解放妇女的诏令:妇女放脚,不得裹脚。民间依然积习难改,不过逐渐主流算是扭转乾坤了。中国女人裹脚这段血泪史总算到了头。算一下,离如今也不过百十来年,生在后来的女人真该庆幸啊!女人裹脚这事儿离如今并不太遥远。倘把人类历史比做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百十年期间中国的历史无非就是瞬生瞬灭的一朵浪花。

长久以来,我迫切想了解我的姥姥我的姥爷我的爷爷奶奶和他们上一辈人上两辈的故事,推算起来他们都算赶了清朝这个最后的中国封建王朝末班车的人。单凭对他们的平面印象不够,爷祖孙辈的缘分,时间并不久,他们老了我还小,通常短短二三十年。我只好注意了解他们成长相关的社会背景,试图来还原包括我爷爷奶奶在内无论谁都有过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好在历史故事似乎电影,你可以任意取一段来欣赏。说起来历史,我曾经真是极为讨厌,到了如今,人成熟多了,却慢慢感兴趣起来,读史一边琢磨着,看得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起来,也有意思。

因为人的生理寿命有限,大多不过百年,所以,很多封建王朝超过五六百年的就完全可以给当时的老百姓一种假象,那就是,江山永固。虽说自古以来有识之士就懂得那是妄想。

我先搜了老图片看,我不在家,我奶奶旧照片也找不到了,奶奶的照片是可以有几张的,我姥姥去世早,根本就不大可能留下照片。好在网络里有小脚老太太,搜来看看,真正的小脚几乎无一例外从下边脚倒脚踝全扎了绑腿,大多是用白色长布条,双脚穿几寸长头尖尖的绣花鞋。我奶奶我姥姥她们都曾裹过脚。按理说我奶奶都已经出生再辛亥革命后了,那个时候的政府早就三令五申不要女人缠足,在民间一时半会儿却改不过来。就像男人被要求剪大辫子时候也曾经很费劲儿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我如今是一边看一边暗自嘀咕,这纯粹摧残女人啊!为了走路好看,拄个高跷走路多好,那岂不更风吹弱柳婀娜多姿?那鞋子,我看不出有一点点好看来,上边支撑一个怎么说也百十斤的体重,两边两个支点废物一样,不用风刮就能倒,记忆里我是见过小脚老太太走路的,晃悠晃悠地蹒跚挪步,极不稳,没什么美感不说反而不好看,这封建礼教陋习给人害惨了!这不是整个把一个好人整半残废吗?

看到如今一位105岁的刘娘做为三寸金莲活标本健在,她那裹三寸金莲,变形得可怕,除了一个大脚趾头,其余四个全是被翻转到脚底下的,一个网友评论说像一张长方形纸一头对折成三角形,那四个小脚趾头全都是骨折了的,怕以后“解放”了变形,裹定型了也得天天用长长的裹脚布裹,打绑腿裹脚成了女孩子到女人一辈子必做功课之一。

这三寸叫金莲,四存叫银莲,五寸铁莲,据说有个女人裹了脚成功,她脚底下绣朵莲花,一步一个脚印就是莲花,要说这个我觉得,小鸭画的枫叶,小鸡画的竹叶,小狗画的人家还是梅花呢,就不好看了吗?我看给鞋底另外上一个清朝宫廷的圆轱辘高跟鞋底,那鞋底给整个印章一样的花,爱拓啥拓啥,出来效果不更好啊,何必非得裹脚呢?说白了,还不是病态审美加愚蠢至极?!低头看看自己的脚丫子,这样才配得上身材比例的不是吗?可是,在那个年代,女人不裹脚,都不能嫁出去,男权社会里女人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我奶奶如果在世,今年应该九十四岁,她那脚,虽说裹了,但是不算三寸金莲,可能开始是,后来被强制放脚,成了解放脚,可是我见过,除了大脚趾头,其余四个小的脚趾头也是坏了,全窝在脚掌下的。也是干不了重活,比如,挑水什么的根本不能。以后的后生都该不知道那句歇后语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我奶奶给我看过,放开她那裹脚布,一圈圈感觉两三米长,说起来裹脚布也是一样市场上后来消失了的商品,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可以买到的。奶奶给我讲过她裹脚的故事,她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里,当年算地主家,为了淑女样子以后嫁好人家,女孩子必须裹脚。听我奶奶说,小女孩长到五六岁,小脚丫三寸长,正是笋芽一般,除了正常生活照顾外,大人最上心的是开始筹划裹脚这事了,哄着骗着的,在她刚刚记事时,母亲第一次给她裹足时是先将她的脚洗净擦干,用明矾抹在脚丫、脚面和脚底板上,防止裹足后脚上皮肉发炎。然后,母亲用一只手抓紧脚的前后两端,向脚底心弯曲,一手用裹脚布前后左右上下将脚裹紧包严。为防止她疼得受不了偷撕裹脚布,母亲还用麻线将裹好的脚布密密地缝绞起来,再用小小的麻布袜套将脚套起来。脚套很紧,有时套不上去,就用筷子撬着硬套上去。这时她疼得大哭起来,母亲是过来人,虽然心里流泪,但还得咬牙狠心地说:“脚不包,嫁不掉!”任凭她怎样哭喊,母亲也不能发慈悲,因为在那个时代,这是将女儿养育成人的一条必经之路。

裹脚要经过3年时间,小脚才基本定型,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一双小脚被裹脚布紧紧缠住,昼夜不松,每日早晚还要各紧一次。一年后,脚趾骨个个骨折筋挛,皮肉溃烂,脓血淋漓,真是“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在她裹脚的头3年,脚基本上不能走路,如果勉强走几步,每走一步都疼得万针穿心,以致只能扶着墙壁和家具挪步,甚至横行挪步。在鲁南有一句谚语:“小脚摇一摇,眼泪几大瓢”。“摇一摇”,指小脚女人走路不稳,两边摇晃,因此裹足开始两年的小女孩整天坐在小凳子上或床上。3年后,为了防止人长脚也长,还要继续裹脚,但不放明矾了,也不用再套袜套了。到了20岁以后,脚骨已经定型,虽然脚不会再长大了,但还是要裹;一是不裹走路反而疼,二是小脚是病态的残疾,血流不畅,冬天冷时,裹脚能够御寒。所以,只要裹了脚,女人便终生如同戴了嵌进骨肉里的枷锁,痛苦而漫长地熬到最后生命结束。

平民百姓家女孩子要下地干活,往往还躲过了裹脚一灾难,大脚丫子走路才踏实,反正也没指望裹小脚嫁什么富人家,跟如今整容有一比,那些钱多的才爱大把大把真金白银的开着刀流着血去整容,实在穷的,根本没那心,即使个别有心,也无力,也就不整了。看来有那么点因祸得福意思。

这三寸金莲,后来直接就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五四时期新旧思想交锋激烈,大总统都发文号召放脚,说明了人的思想进步了不是一大步。但是遗留是有的,比如已经在之前裹了脚的,处于尴尬境地,就算放开吧也已经残了,据说鲁迅娶朱安时表示过他不喜欢裹脚女人,朱安为了讨好他,弄虚作假,穿了大绣花鞋,前头空壳里填棉花啥的,谁知道脚挂不住,下花轿时鞋一掉就露馅了,鲁迅因此脸阴沉沉的,一看根本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哪。而胡适,那个大名鼎鼎的风流倜傥北大校长,媳妇儿江冬秀也是个小脚夫人,应该后来也放开了吧。

搜了一些裹脚历史附在文末,裹脚布逐渐会成为历史博物馆里的一件展览品,怀念我小脚的奶奶姥姥(忽然记起来,张艺谋拍的以莫言小说《红高粱》为原型的电影《红高粱》里那个“我奶奶”应该也是裹了脚的似乎才对劲),做为一个现代女人也还是因此不寒而栗――太多时候隐形力量比实际可见的刀剑更有杀伤力更可怕!

(附:曾经风情万种、风靡中国大地千年之久的“三寸金莲”,就如古代妇女的命运,从千年前的南朝而来,又随着历史的车轮而去。它见证的是中国足履文化的一段发展史,也是中国妇女的一段屈辱史。

昏庸王侯 催生畸形风尚

缠足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李后主有位爱妾窈娘,妩媚风骚,能歌善舞。李煜为她筑了六尺高的大莲花台子,饰以宝物细带。窈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莲花台上展姿起舞,以博后主欢心。这种风气随之在民间追求时髦的女子之中传开。

宋代时,妇女不裹小脚被视为粗人,必须自幼被大人缠成三寸之脚才是美女,于是宋代缠足之风盛行。为了不使双足放弛,女子在睡觉时还穿着“睡鞋”,式样与弓鞋相同,只是底软,并绣着精致花样,这些鞋多由鞋主人亲手缝制。

元朝时,南方诸多地方规定只准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子缠足。明朝时,下禁令以此分出贵贱,贱民阶级的女子不得缠足。

清朝马上得天下,满族妇女都崇尚大脚,不缠足。但清军入关后,汉族女性的“三寸金莲”却赢得大清满族妇女的青睐。清政府为了保护游猎民族人高脚大便于狩猎的特点,并从满族女性身心健康角度考虑,多次禁止旗人缠足。但屡禁不止,仍有许多旗女仿效不疲,缠足之风反而日盛,并有男人非小脚之女不娶的风气,社会一时以大脚为耻。满族女子对小脚崇拜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而且缠足风愈来愈烈。

缠足获罪 严酷惩罚难禁风潮

清政府掌握政权,满族又无缠足之俗,故视汉人缠足为罪行,曾多次下令禁止,但终敌不过传统习惯,清人妇女逐渐被汉化,穿上瘦金莲。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立德夫人在中国南方发动“天足运动”,并成立了“天足会”,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年轻妇女放了足。

康熙11岁时,在皇太后寿辰之日,宫中大摆寿筵,宫娥舞女翩翩献技,为赴宴的满朝文武助兴。有个小舞女,名叫彩霞,身患“肝郁气滞”之症。只因太后寿辰,不得不扶病献舞。

她正在跳新演习的独舞“遥拜”时,忽然感到郁气上升,心慌意乱,舞姿也紊乱起来,“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太后厉声喝道: “贱婢,竟敢乱我宫仪,哪里容得,重杖四十,赶出宫去!”第二天一早,康熙打扮成小太监和下人一块偷偷溜出官,看望彩霞。小皇上一眼看见她那双“三寸金莲”,脚脖子肿得足有碗口粗,她抽抽搭搭地说:“万岁,我的脚迟早是保不住了,早晚也得被大夫给截去呀!”

康熙听了,长叹一口气说:“如果你们不缠足,恐怕就不会这样倒霉了!”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3月13日发布命令通饬全国劝禁缠足。但有些妇女口头上赞成放足,暗地里却偷偷缠足。民国十八年三月,又发布放足布告。为解放妇女的小脚,专门成立了领导班子,县长担任班子首脑,对不放足的妇女进行惩罚。

三寸以内小脚才属“金莲”

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故而以莲花命名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

为什么在“莲”前加“金”字?这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的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金莲”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小脚迷们往往根据大小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相关文章

  • 三寸金莲 - 草稿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在100年前,中国的妇女判断自己是否美丽,其最主要的标准并不是拥有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

  • 草稿

    草稿不是草稿

  • 时间都去哪了

    昨天我把脚翘在茶几上,晃一晃,瞅着自己的脚,突然想起我姥姥的三寸金莲。 “你们这代人,知道三寸金莲...

  • 金莲记(上)

    要说的这个“金莲是三寸金莲的那个金莲,不是跟西门官人有纠葛的金莲。这双三寸金莲的主人是爷爷的母亲,曾孙辈称...

  • 小脚一双泪一缸

    去年农历10月下旬,我们村106岁的老寿星驾鹤西去,全村的"三寸金莲″从此绝迹。 "三寸金莲",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

  • 梦中的故乡(3)我的爷爷奶奶

    奶奶是小脚,三寸金莲。所谓三寸金莲,就是用布带把双脚紧紧缠裹,最终构成尖弯瘦小,状如菱角的锥形。奶奶的大拇指尖尖的...

  • 2020-05-05

    初读《三寸金莲》 近日,花了几个夜晚的时间,把冯骥才的《三寸金莲》读完了。这个小说的语言风格延续了他的充满天津味的...

  • 痴迷裹脚的李渔

    题目有点歧义,不是李渔喜欢裹自己的脚,而是他特别迷恋被裹成三寸金莲的女人的小脚。 众所周知,所谓三寸金莲,其实是一...

  • 潘金莲的妖,西门庆的骄,武松的刀

    01潘金莲最美的算是她那‘’三寸金莲‘’,惹祸的也是‘’三寸金莲‘’。潘金莲不是一出场就是淫荡之妇,她是个平凡的良...

  • 真实故事‖她,还好吗?

    文/孟可渴渴渴渴 (1)三寸金莲的来历 三寸金莲——裹足的陋习始于隋,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寸金莲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iq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