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 第七章》
天延续着,地持久着。天地能够延续而持久的缘故,是因为它们不求自己生存,所以能够持续的生存下去。
相对于世间万物,天地是永恒的存在,老子认为天地长存的原因,在于天地具有无私之大德,天地以其虚静之心,惠及万物而不求回报,可谓是“大道至公,惟与众生”,因为其博大无私,所以天地才能长生。
在本章中老子以“不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揭示人与天地的主客观关系,从人的角度体会,天地超然于万物而存在,在天地面前,人类与万物是短暂而有限的。
陈子昂登临古幽州台有感而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身处有限的现实之困境,面对无限的天地之浩大,陈子昂一语道来,虽万物为之垂泪,然天地并无为之动情,只是静静的守候在旁边,坐看万物兴衰生灭。
从天地的维度看,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按照道的法则运行,是人类与万物休养生息之居所。天地对万物没有任何私心,不加任何期待与限制,为万物提供生存空间,默默付出,且永不止息。
宋代诗人邵雍说,“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细细体会,天地之于万物,不也颇似父母与孩童的关系吗。父母深深的爱着孩童,无怨无悔的劳作付出,却又能一直恪守住边界,从不将个人喜好偏见强加给孩子。
父母为孩童提供广阔的生长空间,成就孩童的未来,而从不图任何汇报,始终在父母的位置上站出一面“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风景。
由此而感,在老子“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大道里,似乎已启示出“天下父母,与孩同行”的教育真谛,您体会到了吗。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