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瞻瞻——道德经与孩童生长46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道德经 . 第二十二章》
不局限于所见,所以看得明白;不以自己为对,所以真相彰显;不夸耀自己,所以才有功劳;不仗恃自己,所以才能领导。
本章再次以整体的世界观来看待万物与人生。聚焦在个人修为方面,老子连续使用了四个不字,来提醒人们莫要陷入“自我中心和自我执著”之中。
人的视觉是有限的,能突破个人视野的狭窄,才会获得智慧启明;人的认知是有限的,能以多元的视角进行思考,才会发现世界真相;守持内敛谦和的态度,而非自我夸耀和仗恃己力,才会“有功能长”,被人拥护且功业彰显。
在《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关于孔子和弟子言志的对话。其中颜回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不劳他人。可见儒家和道家在个人修养方面,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
道家以超越的视线看待世界,洞见了个体感知的有限,同时崇敬万物的广博。所以,人要想有所为有所成,需克服自身的局限,放下自我中心与自我执念,保持身心虚极静笃,方能舒展心灵之目,在与万物相融之中,探寻自我修养的启明之道。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有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道家的角度理解,可让那浮云不障目的,不仅仅是无畏的勇气和胆识,更是身在精神世界最高层的心态之淡然与精神之旷远。
由此感之,在陪伴孩童的生长过程,父母也需首先放下老子所说的“自见、自是、自伐和自矜”,而代之以启发孩童之所见,倾听孩童之所想,激励孩童之所为,喜悦孩童之所成。
父母在关注行为结果方面持以达观淡泊,在关照精神成长方面给予滋养抱持。若如此父母便有机会实现老子开篇说的“故明而通达智慧,故彰而通晓真相,于己而功业有成,处事而为人敬重”。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