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内心的爱好
敢于去争取,去发现
总有一天你的梦想总会实现
这是她画画的书桌
用画笔雕琢着自己的梦想
破烂的墙壁上挂着几个大字
“慢一点,细一点,注重大局”
因为爱
所以离开
在中国有这么一群儿童
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
将她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的、典型的群体便是
留守儿童
《期盼》
爱与思念
是多么的揪心和无奈
每一次的分离,每一次的相聚
都化作了孩子渴望与幸福的笑容
每一次离别
又变成了泪水和哭喊
而她
却将这份无奈的爱
变成了一幅幅令人感动的作品
丁梦红
一个00后留守儿童
来自安徽农村
从2015年4月份开始
自行摸索圆珠笔
从小有着一颗执着热爱画画的心
她的第一幅画是这幅老人圆珠笔肖像画
耗掉了两支笔,耗时50多个小时
这也是她13岁送给14岁的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关爱老人》
技法不算很成熟,但可以看出
一年技法,可以让众多“前辈”自惭形秽
2015年
13岁的丁梦红
开始自学圆珠笔
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全凭靠自学
她说:画画是我的梦想,现在的我正画我的梦想
大山深处的姑娘
有着一颗坚定梦想的心
这是她的自画像
短短一个月,画技突飞猛进
细腻的圆珠笔,创作多以“人” 为主题
《自画像》
农村老人、留守儿童、流浪汉
他们一个个忧郁孤僻的眼神
都与她过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流浪汉》
毕竟,梦红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从小出生在生活条件困难的生活里
为了生计,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六岁时就被寄养在姨妈家里
“虽然姨妈很疼爱我”
“但是终究不能弥补心中的那点空缺”
每次去上学,自己都是孤零零的背影
看到同龄的孩子有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来接
心里无比的难受
一到晚上,思念的情绪喷涌而出
一开始只会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
后来她就尝试将这股思念转移到画纸上
这是她首次尝试圆珠笔
每画一处,她都会总结其中的优缺点
一笔一画都在总结和摸索中
(六岁的丁梦红)
这是她画的荷花
朦胧的色调
“出淤泥而不染,戳青莲而不妖”
希望长大后的自己像莲一样
有一颗坚贞不屈,纯洁和高雅之心
《关爱老人》是丁梦红创作的第一幅圆珠笔画
作品的成功使她更坚定了绘画的道路
《关爱老人》作画过程
画中是一个留守老人
一个90多岁独居老人
白发苍苍,满脸胡腮
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很艰苦,很孤独、忧郁
丁梦红通过画这幅画只是想呼吁更多的人们关心老人
尤其是留守老人
画中孤独又渴望的眼神
不仅是梦红对父母殷切的期盼
更饱含了无数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
《 悔 》 四开
丁梦红表示:“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很多留守老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门前的一个老奶奶,杵着拐杖,一只眼是闭着的,脸上满是皱纹,她穿着一件很多补丁的衣服,哪怕再晚都要站在土路上盼望着她的孙子回家吃饭。去年还见到她,今年已经离开了人世 ”。
老奶奶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梦红的心里
《盼望》由此而成
《盼》
梦红表示:提起童年的农村生活,比起生活条件不好,更多的是想念父母。一年最多只能见上她们一次,那就是过年回来那几天,每次跟她们离别,我都会晚上躲在被子偷偷哭......
《留守儿童》 四开
当然,自己是很幸运的
有姨妈姨父陪伴我
还有其他小伙伴
虽然日子过得很快乐
但是,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
心里还是很孤独和怀念......
在农村生活的时光,梦红最想感谢的是她姨父
帮她纠正了很多坏毛病
《抽烟的老人》
这幅是描绘姨父的双手
这双手紧握着钱袋
手掌好多裂痕,满是摺皱
通过手就可以看得出他是有多辛苦,劳累
包括图中的人物,还有一些努力奋斗的人们
岁月与劳动在他们手上留下的痕迹
《双手》
从小喜欢画画的梦红
因为条件环境差
没有专门的画室
只能趴在破旧的书桌上练习
没有专业老师教
更加请不起老师
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丁梦红画下妈妈喜欢的大王小王老师
画笔便是奢侈品
得知圆珠笔是最省钱的画画工具
便去小卖部去买五毛钱一支圆珠笔
圆珠笔容易漏油
不易掌握技法
遇到瓶颈期,就去网上查找
学习大师的技法
作品都是在简陋的环境中完成的,
破旧的桌椅并没有阻碍她追求梦想的脚步。
她说:“绘画不论用什么工具,也不论在哪里画,都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用心画。”
通过丁梦红的创作
圆珠笔绘画出来的作品细腻真实
即便没有炭笔画那般柔和
没有铅笔那样灵动自然
但它的干净和细腻总能打动我们
《佛根》
《佛根》这幅画反反复复画了很久,成千上万笔的打磨,耗掉了无数支的圆珠笔,虽然画画过程很辛苦,有时候也曾想放弃,“心中有佛佛自生。心中无佛佛自灭 ”。佛的觉悟让她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丁梦红的偶像是冷军老师
她最大的梦想
就是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
虽然,梦想很渺小,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其实能画一辈子的画,她也就满足了
如果你也是对绘画艺术感兴趣希望你
能够坚持下来,相信自己总会成功
(图片整理于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