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书籍收录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作者: 大恩不言谢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7:07 被阅读110次

动机=欲望+能力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欲望:如果一个人不想做一件事情,行动就很难发生。比如说我现在不饿,所以我也就不想吃饭。

分3类:

需求:生存需求,社交需求,理想自我需求

      生存需求:食物、睡眠、性、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社交需求:亲情、友情、爱情、被尊重

      理性自我需求:目标、内在和外在提升等

人性:本能和情感,情绪又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本能:好奇心,自私,懒惰,喜好等

    积极情感:开心、惊喜、温暖

    消极情感:孤独、无聊、焦虑

社会偏差和非常规性

    若该行为特别异类,那么人会在动机上不敢去做这件事

    若该行为特别偏离习惯,那么人也会在动机上不想去做这件事

能力:如果他想做这件事情,但是并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行动也不会发生。比如说我即使现在饿了,但是这里只有一家饭店,一顿饭需要花5万块钱,我身上没有那么多钱或者有这么多钱,但是不愿意付出这么高的成本,我宁愿再忍一忍,再往前走一点,去别家看看。

分4种:

    时间:是否具有行为所需时间

    金钱:是否具有行为所需金钱

    体力:是否具有行为所需体力

    脑力:是否具有行为所需脑力

行为=动机+触发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触发有3种:

      引导:当人具有高动机,但低能力时,所采取的降低难度的手段,称为引导。

      刺激:当人具有低动机,但高能力时,所采取的提高动机的手段,称为激发。

      信号:当人具有高动机且高能力时,只需要提醒即可,称为信号。

根据福格的理论,想要让某个行为形成习惯,需要大的动机,加上简单可行(能力范围内),加上适当的触发即可。如图所示。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动机的本质是什么

一句话描述人类的行为动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在大脑解剖学上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本能脑,情感脑,逻辑脑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本能脑的需求就是最小化风险,最大化收益

情感脑的需求就是四种主要的兴奋剂,包括催产素,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

逻辑脑的需求就是看起来正确与合理

有着强烈动机的人有什么共性?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他们的精神资源中对于自己要做怎样的人,自己的人生使命有着清晰的认知。

如果无法做到那样的人,他们会非常痛苦,而这种痛苦,这种强烈的缺失感会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该做,该牺牲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代价。

这样的人会愿意选择适合实现目标的价值观,愿意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实现目标,也会主动地靠近甚至改造环境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就算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所有身边的人都放弃了,他们仍然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比起舒适带来的快乐,无法达成目标带来的痛苦让他们更受折磨,所以即使短暂的放松和休息以后又会继续前行。这就是所谓的顶级人才,而相反,越平庸的人越被最低层级的问题所困住,看不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周遭的改造能力,更喜欢给自己找借口逃避或者放弃,似乎任何的一点困难都能让他止步不前。

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所以最佳的解决方法是从上到下,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然后一层一层往下推,这样就会有极大的动机去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

所有的动机都是好的

因为人这种动物的所有动机都是出于求存和繁衍。而在大脑中的呈现则是几种兴奋剂,包括像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血清素等,一个人或许渴望被爱,因为渴望催产素带给她的温暖和安全等感觉,但是她不知怎么做到这点,只能用指责和谩骂来赢得他人的注意,当然这种行为没法给她带来这种需要等满足,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不认可她等动机,只是她的行为并没法满足她的动机。所以没有不好的动机,只不过用来实现这些动机所采取的行为是否恰当而已。所以在冲突中,不要去质疑别人的动机,而是去理解对方的动机,设身处地地考虑,并一起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案,达成多赢点结局,这样起码不会遇到强烈的抵抗,自己也会避免无谓的情绪问题。理解自己的动机,理解他人的动机,是一切关系和谐的前提。

镜像神经元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始于20多年前的一个实验,科学家研究一群猴子的大脑和吃好吃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每次一吃,大脑相应的部位就会闪动,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高度相关性,但是偶然间发现,猴子没吃东西时,但是大脑的那个部位仍然在闪动,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原来旁边有个女科学家在吃冰淇淋,而猴子看到了她每次在舔冰淇淋的时候,大脑的相应区域居然也会跳动,后来发现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特别是人类行为中,称之为镜像神经元。

这个发现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当我们为他人带来什么感受的时候,自己大脑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受

      如果我们想要追求真正的幸福感,或者想要在大脑中产生让我们感觉快乐的那些化学物质,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种单纯地付出,能立即让我们产生相同的情感反应,这也就是共情,这种连接感所带来的亲密关系,让我们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

      为何我们给对方微笑,对方就会自然地回报以微笑,为何互惠原则如此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每个人,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所以己所欲先施于人才是最有效的策略。我们想要让别人肯定和支持,那么我们要先愿意肯定和支持他人,那些高明的演说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在演讲时,会真诚地和每个眼神进行交流,听众可以感受到他的真挚情感,以及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同,同样地,每个人也对他回报以支持和尊重。

      这个实验对于学习动机理论有什么启示作用:知道实现自己动机的途径并非把外界隔离,独自埋头苦干来实现,而是开放性地和更多的人连接,并愿意付出,让对方获得他们想要的,让自己有更大的交换价值,让自己对他人更有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过更幸福充实的人生。

对人和对事应该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人应该和颜悦色,如果一个人有10个缺点,有1个明显的优点,那么大力的赞扬和鼓励那个优点,因为注意力就是事实,越关注的东西越放大,而且当一个人感觉被接纳,有安全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让自己变得更好,相反,如果在一个挑刺的环境里面,那么就更倾向于自我保护,互相攻击,这样原来的优点也会慢慢地消失殆尽。

其实对待自己也是如此,不要过分苛责自己,要更多注意自己的优势和天赋,表现得好的要大力肯定和奖赏,表现得不如意的地方记住,下次改进即可,不要反复地在错误里耗费精力认错或者自我批评,其实没有必要,树立信心和保存能量更重要,只要持续地行动,自然就会越来越好,不要把行动的热情都浇灭了。

前面说的是对人对己要宽容一点,有更大的容器来承载失败和挫折,不要过于严厉,但不代表马虎应付所有事情,随遇而安的乌龟哲学。对待事情需要复盘,特别是做砸了的事情,要面对现实,不要找借口也不要逃避,这不是对人的攻击,而是要调整自己的预期或者行动方案,确保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遇到一些情况,必须要对人进行批评教育的,那么也不要过于直接,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最好是能用隐喻或者故事的方式,让对方自己进行体会,这种理解是自发的,会更加深刻,也不会破坏双方的关系纽带。当然,像乔布斯为何只招聘最顶级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有着极高的自尊感,不管你如何对待他,都无需顾忌他的自尊心,但是,毕竟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所以还是要顾虑这些事情。

做自己的国王,让别人进来

这是萧剑提出的观点,我非常认可。找到自己的使命和最突出的天赋,持续不断让让它变得更有价值,然后用这种独特价值和其他人进行交换,而不是不断地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却忘了自己能提供怎样的独特价值。我们并不需要做一个完人,没有任何缺点,任何一个伟人其实都是有很多毛病的,只是他的贡献完全掩盖了他们的缺点,而且这些缺点在大众看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还显得更真实,更可爱呢。所以聚集在自己的优势上,在某个领域中做到第一名,相应的各种资源就会倾斜进来,这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和定位理论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在某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做到第一名,那么我们就可以占领这个心智,所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在一个地方突破,就像某个作者所说,读书一定要达到某一座的高峰,只要体验过那个高峰的感觉,就会有更大的动机登上另一座高峰。小孩子的教育也是,不需要什么都学,但是学的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到第一名,这种第一名的体验以及达成第一名的努力过程,是以后真正的宝贵财富,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自信,知道自己是可以真正做好一件事的。

不要总想着去别人的地方俯首称臣,建立自己的王国,让认同的人进来,这才是王道,才可以让自己有巨大的动机完善自己,大量行动,而且在这个信息极其充分流通的时代,再小众的人才也能拥有大量的粉丝,勇敢做自己,做真正对别人有价值的事,肯定在这个时代,不会活得太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机模型探讨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qz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