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明病经证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当恶风脉浮缓的状态还存在时,代表邪气还在表,就不能急着用下法,否则会腹满,小便难,肠胃的消化机能被打坏了,肠胃道不会吸水,吃什么都一兜水胀在那里,尿也尿不出。
阳明病和太阳病在治法上的主要差异:太阳病感冒要尽量快,一感冒就赶快吃药,挡住邪气再进入。阳明病相反,要拖一下,必须等到病邪全部都归并到肠胃道的内侧,用下法才能把病邪一口气扯出去。
脉浮渐渐消失,恶风慢慢转化成烦、发热的感觉,通常这个症状是归并到调胃承气汤证。
二、阳明病寒证(一)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阳明病有比较热的阳明病跟比较寒的阳明病。 阳明区块是肌肉,太阳区块是人体表面的卫气,少阳区块是膜网。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 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得了阳明病,本来就是中焦很寒的人,会“不能食,小便不利”。
阳明病大便不通的时候,不要急着用下法。因为胃里是一兜冷水没有消化掉的状态,“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攻击之后,冷上加冷,整个肠胃道就坏掉了。
“别水谷”就是在消化的时候,要分解食物。阳明病了,里面食物都没有消化掉,一堆稀大便被一坨干大便塞住了,这叫做“固瘕”。
阳明病热在肌肉,脾湿而大肠燥。
阳明病发热有两路的可能性,一个是所谓的传腑,一个是所谓的传经。就是阳明区块的最中间是肌肉,里面是消化轴,外面是经络,那么阳明区块这三个层级的地方都有可能生阳明病。
太阳传阳明,太阳的脉变成长条绷紧,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就是一个标准的邪气往阳明经的一个走法。再发展下来就变成阳明热证,阳明热证就是白虎系的汤,白虎系的汤是热在肌肉和阳明经。白虎是中焦热,栀子汤的证是上焦热,猪苓汤的证是下焦热。
腑病就是从调胃承气汤证往大承气汤证走。在表的症就是在身体外面肌肉烧来烧去的,往里面走,热邪开始往里面聚,一开始是聚在消化轴比较上面的地方,然后大便快要燥结,那是调胃承气汤证。热开始往核心内聚,越烧越干,最后变成大承气汤证。
葛根汤到白虎汤不一定要燥化,但是大便越结越干,这个是燥化的阳明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