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日记》简友广场想法
《教育的减法——教育的减法不会妨碍义务教育制度的落实 》读书笔记

《教育的减法——教育的减法不会妨碍义务教育制度的落实 》读书笔记

作者: 满爱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4-09-29 17:28 被阅读0次

    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现代工业化的生产需要具有基本读写算的能力,而资产阶级革命对于人权的呼唤之中,教育权也是重要的内容。因此,诞生了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把学习作为就业的准备,把学校作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把接受教育的年限作为衡量人们学习水平的标志。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因此成为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标。

          问题在于,这样的假设,其实一开始就有问题。

          首先,学习虽然为就业提供了基础,尤其是过去学校的专业按照企业和机构的工种等设置,学以致用的特征非常明显,但是所有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时代越是发展,职业变换速度也就越快,发达国家人均一生变换职业的种类已经超过10种,学校教育无法为职业进行精准到位的准备。

          其次,学校不再是人们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在传统社会,教育资源极其有限,人们需要到一个集聚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场所去接受专门的教育。而在现代社会,教育资源已经泛在化,人们时时处处可以得到知识和信息,得到教育资源。在家学习,通过互联网学习,通过各种媒体学习,都已经非常便捷,甚至效率更高。

          邓小平在1974年会见一个美国的大学代表团时曾说:“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向认为,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的一天,直到去见上帝。”傅高义在写下这一事例之后评价说:“邓小平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和解决问题。他引导着中国的转型——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使得这个国家和他1978年接手时相比,变得几乎难以辨认。”应该说,傅高义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原则上来说,人的知识体系是自我建构的,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自我建构的过程,就要还给老师、还给学校。

          卡普兰在分析这种现象的时候也指出,在学校里,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老师喜欢的科目,然后教育者根据学生对材料的掌握程度对他们进行排名。之后,学生们很快就忘记了他们学到的大部分东西,因为“他们再也不需要知道它了”[1]。

          最后,在传统社会,学历是硬通货,接受教育的年限是衡量人们学习水平的重要参照系。其实,“学历”与“学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受教育的年限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工作能力并不成正比。

          因此,义务教育的质量,不是通过教育的年限决定的,而是应该通过国家教育标准,通过国家对公民教育素养的规定,通过对公务员的要求以及企业对于员工的素养要求来实现。至于学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通过什么途径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可以不必规定得太死。

          心得体会——

          学力才是人生的标配,促进自身不断提高综合素养,适应各种复杂的挑战,勇于创新创造,勇于成功。而学历只能算是标签,很可能“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减法——教育的减法不会妨碍义务教育制度的落实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dd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