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不如干得好
其实咱老祖宗对于选人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大凡某某之治、某某盛世、某某中兴,背后都是吏治,关键一条就是大力选用实干型官员,成为官场主流。
话说汉文帝那会,有一哥们叫张释之(怎么听起来都像和尚),干了十年,位置一动不动,萌生退意,准备“老子不干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袁盎看中,封了个官。这个袁盎不简单,绝对是汉文帝身边的红人,经常给老大出个主意,提个醒醒,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妥,这么个角色。
百度得来的张释之全身照这天,汉文帝闲来无事,去逛野生动物园,张释之随行。进了园子,就问陪同的园长,你们这都养了哪些动物啊?大概多少只啊?要说这园长,也够悲催的,估计是昨晚上喝高了,对老大视察野生动物园这个重大政治任务明显准备不足。问了半天,也没答出个所以然。
正当现场气氛十分尴尬的时候,老虎出现了。不,是老虎饲养员出现了。只见他回答问题,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汉文帝一看,可以啊,大兄弟干饲养员,埋没了,人才啊,全国的领导干部都这样该多好,马上把你和现任园长换了。
《资治通鉴十四卷汉记六》剧情发展到这,颇有点千里马和伯乐的意思,也有点慧眼识才、优待人才的意思。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但是,眼光独到的释之同志站了出来。因为,他觉得这里头是有点问题的。
现将君臣的对话简列如下:
释之:陛下,你认为周勃、张相如这两个人怎么样?
汉文帝:是我学习的榜样,大哥级的。
释之:哦,这两位大哥在处理公务时,有时还有些话说不出口。现在咱们还能重用巧言善辩的饲养员吗?秦朝之所以死得快,就是因为重用了那些口才很好而不重实务的官员,以至于听不到对朝政的批评,国家走向灭亡。你要知道,上行下效,如果你这样做了,马上就会有人跟风扯旗,对国家社稷极为不利。
汉文帝:说得好!给你点赞!
《资治通鉴十四卷汉记六》作为老大,自然要识人用人,发现人才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但是这只是其一。而张释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到了问题的关键——用人导向。同样是人才,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务实苦干。什么时候用什么人。比如在春秋战国纵横家时代,这样的人就会得到重用,巧石如簧比战死沙场有用。但是,到了汉文帝时期,国家亟需结束动乱,发展生产,需要的是务实苦干的人。所以说,此时的汉朝,还真的是说得好不如干的好。
盗的某人的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