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是父亲的老家,曾经我并不十分在意,当父亲走后我却很想念这个叫做彭泽的老家。我至今才回去过三次,而印象也已模糊。
第一次是三岁被父亲抱着回去的,是参加大堂哥的婚礼,听父亲说,当时我还解决了一场大纠纷。为了争坐上座,大堂哥的娘舅和老婆舅吵的不可开交,就差动手了。大伯爷的父亲将我往上座一放,自己到了下面去吃,说,就这样,别吵了。父亲毕竟算是村里出去的大干部,大家不再多言了。
再回去,是十八岁那年跟母亲回去为外婆做八十阴寿。船靠岸后,我们上岸没走多远,我被绊倒,重重的跪倒在地,面朝着老屋的位置,很疼,揉了好久才再站起来朝家的方向走去。我一直疑心是天上的祖先怪我不常常回去。
二十岁那年回去也是陪母亲,去参加一个表哥的婚礼。回去并非是自愿,只因母亲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一个人拎很多东西不方便,我只好陪着去了。
感觉自己懂事的是比较晚,更或者是自己太过愚钝,即便是二十岁的年纪回去,却也没有记住老家的模样。只记得清晨醒来那一声声清脆的鸟鸣,还有堂姐包的那一大竹篾的包袱饺子,再就是通往老房子的那一级级古朴的青石阶。而父亲常常跟我说起的老龙寄,我却一点印象也没有,也或许他们并未带我去看过。
老龙寄在我老家彭泽,彭泽村在老徽州的歙县南乡,母亲这样介绍她的老家,深渡上来十里路的彭泽下坞,彭泽是母亲的婆家,下坞是母亲的娘家,两村隔江相望,江是新安江。原先回老家没有美感,只有脏和穷,现在常常在电视新闻里看见,老家已被当地政府打造成了旅游景点一一新安江山水画廊。山上种满了枇杷树,五月是枇杷的盛市,也是新安江最美,最热闹的季节。
老龙寄就在这条画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节点上,因为不起眼,所以并未被隆重推出,但是住在这条江边的人家谁都知道老龙寄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一代代被传说下来。
传说,老龙年轻之时,生活在东海。有一天,听说新安江有个九里潭,深九里,老龙很好奇。于是,从东海出发,沿钱塘江进入新安江,老龙慕名九里潭而来的,它以为九里潭是真的有九里深,老龙过了深渡就到了九里潭,仔细一看,大失所望,原来是九里滩,谐音而己。
老龙感到上当受骗,回去又很没面子。于是,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再上去看看,这样就来到了深渡方圆百里最高山峰——彭泽尖,海拔833米,能看到屯溪老大桥。母亲也证实过,说她小的时候曾跟她的伯母和堂弟带着鞭炮爬上彭泽尖去放,意图去邪。她说彭泽尖爬上去很累,但到了山顶才发现中间是一块大平地,站在山顶,遥遥的可以望见屯溪老大桥,只是现在桥架多了,楼房越起越高,站在彭泽尖还能否看得见?
彭泽尖山脚就是新安江,对面有个村叫彭泽村(学名防里村)就是我老家,彭泽村下游不远处就是老龙寄。老龙来到老龙寄,觉得这里水还是比较深的,老龙寄的位置在彭泽和鲫鱼形两个自然村的中间,下坞口对面,外观像个龙门阵,上面悬崖峭壁,巨石突兀,人迹罕至,下面形似洞口,漩涡翻腾,深不可测,而且老龙寄水下还有一个秘道,据说可以直接通到东海。当年,下坞水性极好的小伙子曾到老龙寄下面看过,水下还真有一个大洞,不知通向何处?有人说通到歙县城里,有人说直接通向大海,还有人说下面有个龙宫。反正,老龙也没回东海,就在新安江下坞口对面的老龙寄住了下来。
后来,有一位徽州新任知府从杭州逆水而上,过了深渡、九里潭、鲫鱼型,到了彭泽的水面,青山绿水,风平浪静,知府妻子就来到船头观景,恰巧被老龙看见,那妇人长得貌美如花,沉鱼落雁,老龙一时性起,就用法术,令知府妻子的手镯掉入江中,引诱知府下水,吃掉知府,自己冒充知府,上任后却祸害徽州府百姓,犯了天条。张天师受命前去收伏,正好知府妻子生产,于是张天师挥剑斩去八条龙,正欲斩杀第九条时,知府妻子恳请收下一条,以后可以为他们上坟挂纸,张天师便只斩了其尾巴,并告诫它不许作恶。当年斩尾龙清明挂纸风雨雷电交加,张天师听闻赶去阻拦,让其不得扰民,于是斩尾龙每年挂纸总是风雨雷电交加而来,平平静静而归,还要留两条红鱼在母亲的坟头,问政山人看到过。
说这故事的父亲已于前年仙逝,而最近这几年,清明前后也少有雷电风雨,有人说,斩尾龙母亲的坟头已没有了,所以斩尾龙已不再来了。而我却知道,在山的那头又多了一座坟头,每年清明我一定会去,一直一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