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我曾有过些许忐忑,当真正踏足这一片似曾相识的土地时,内心却被满满的温柔和娴静裹挟着。也许我和厦门之间的遇见,迟到多年。
一人,一城。在这张宛若诗歌的画卷里,我在寻找一个答案,也许是在寻回自己……
(一)
印象中,大学老师的母校是厦大,因此对这所大学怀揣着向往之情。凤凰花开之际,艳丽而灿烂,我轻轻地踩着脚尖漫步校园。无论是秀美的芙蓉湖畔,悠然的棕榈树林荫道,抑或是“穿西装,戴斗笠”的各色建筑,都让我忍不住轻声赞叹“太美了”。当年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告诉许广平:“这里风景绝佳。”
绿荫筛选下的阳光充斥着暖意,我轻靠在路边的长椅上小憩,只听得“啪”的一声,不知名的绿色果子掉在肩上。忍不住嘴角上扬,当年牛顿就是这样发现万有引力的吗?
上坡的路有点陡,等花费了好番功夫登上顶,绿色的建南大礼堂和恢宏的上弦场给了我大大的惊喜。俯瞰整个大学,尽收眼底,微风拂面,好不惬意。
夜晚的厦大却是另一番风景,碧水翠峦山风虽然都被夜色吞噬了,但昏黄的路灯铺设了橘色的道路,闪烁着微光。篮球场上灯火通明,挥动着汗水的男孩们奔跑着、大笑着,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心,忽然就宁静了。
(二)
迎着清晨第一缕微光,我登上了这座“海上花园”一鼓浪屿。不同于岛内繁华喧闹的街道,这里错落有致着幽静的小路,到处是鲜花团簇及参天古树。代替汽车鸣笛声的是阵阵悦耳的风声以及海浪声,不远处流淌着曼妙的乐音,我不禁寻声而去。
钢琴博物馆内,一位短发女子正在演奏,她的手指纤细修长,正行云流水般地在古老的琴键上舞动着。旁边知情人介绍,这就是著名的鼓浪屿之波。优美的旋律拨动心弦,故国统一之思油然而生。
我边听边望向窗外,海浪满盈盈的,一波波翻滚,打湿了金色的沙滩。几只白鹭嬉戏于海边,通体雪白的羽毛映衬着它们的高贵,真是韵在骨子里的诗啊。
欧式多国建筑和斑驳的院墙是历史的见证者,英国和美国的领事馆旧址也在这里。洁净的教堂肃穆端庄,幽雅地静立于藤蔓交错之间。我沿着窄窄的石板路,就这么走着,好像一生都走不完。
龙头路上聚集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工艺品店。名声极大的有张三疯的奶茶、赵小姐的店、林氏鱼丸等等。游人们自觉排起长队,为了网红美食不遗余力,即使到手后只是为自拍上朋友圈炫耀一番。
文艺青年则是捧着漂亮的本子,匆匆忙忙地在彩色甬道上奔跑。
“你好,来吃点什么?”
“你好,请问你们家有章可以盖吗?”
(三)
要想从逗留的几天中探寻闽南的文化无疑井中捞月,但闽南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热情好客是初见的直觉。出租车司机饶师傅一边在隧道里畅通无阻,一边给我介绍厦门的小吃,“最地道的小吃不是中山路那些有名的,而是开在菜市场旁边,全是附近居民自己做的。”他操着一口闽式普通话,眼里满是善意。
“晚上走路会不会不安全?”我不安地询问着。饶师傅爽朗地大笑起来,“厦门可安全得很,半夜三点压马路都没问题。”当天晚上因为导航出错,11点钟我还骑着小黄车寻路。确实除了斑驳的树影和橘黄色的灯光,其他和白天无异。
第二日公交车上,我正细细品味窗外的大好风光,车上传来洪亮不失浑圆,欢快不失悠然的闽南歌声。原来是一位卷发大妈正对着邻座的朋友激昂澎湃,而周围的乘客似乎见怪不怪。
虽然听不懂闽南语,但从清亮的音调和悠悠扬扬的音色看应该是一首民歌。有了歌声的陪伴,十几站的时间蓦然缩短了。
来南普陀寺朝拜的人很多,道路两旁的菩提树枝叶婆娑,信徒们便默默地向这神圣之树鞠躬。肃穆的天王殿内,一位本地老人直接在弥勒佛跟前跪下,双手掌心朝上,头磕得与地面没有缝隙,嘴里念着闽南话。我猜她是在为儿孙祈福,她的神色虔诚得让人为之动容。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凝眸,厦门的点点滴滴还在心湖间萦绕。
也许我还会再来,捕捉那一抹清澈的湛蓝……
网友评论
读这篇文,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厦大海风来袭的恬静与闲适,心都慢了一拍,与司机师傅的交谈让我想到,为什么我旅游的时候很少注意到当地的人呢?还是对待生活不够细致呀。
期待更多作品
嗯嗯👄
这是第一次写游记,当然我更愿意称之为随笔,文不知从何起,却异常进展的顺利。我是个喜爱看当地的风景名胜以及体会人情味烟火气息的人,希望可以见微知著。要说细致倒也谈不上,可能是从前看柏拉图的理想国时受到的启发。书中全是苏格拉底与别人的交谈,而正是一问一答才健全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以谈话或者倾听也是一门学问。
感觉我俩的评论也能成为文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