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背后

作者: 秋刀鱼和他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0:52 被阅读10次

奇葩大会上,蒋方舟谈起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或许是年少成名的缘故,又或许是来自家人的殷切期望,她从小和各种人打交道都是“不得罪”去相处的,哪怕与自己的价值观有偏颇。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和前任分手时,男生每天都要打几十个电话来,她却不敢接也不敢挂断,生怕得罪他。

即使是他人的过错,也要自我反省,从自身找原因,这是讨好型人格的状态,而我也不例外。

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希望和所有人和平共处。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爱好大相径庭,怎么可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呢?

开始并不知道这个道理,加上一直深受“一日三省”的思想影响,我会笑对那些不喜欢我的人,甚至讨厌我的人,投其所好,希望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但我们本无深仇大恨,或许只是性格不合而已,我如此的掏心掏肺反而让她们觉得可笑至极。

橙子同学告诉我为什么她一直“冷漠脸”的原因,就是不想去在表情上有过多的暴露,轻易地展示自我并不是什么好事。我表示十二万分的赞同。

不知为何,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讨好型人格,他们带着统一微笑的面具,隐藏起自己的喜怒哀乐,吞下了那些他们内心无法接受的价值观,输出的是对方喜闻乐见的言行举止。

  我们听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算了吧”、“吃亏是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等,似乎坚持自己的主见、坚守自己的原则变成了离经叛道,放在文化大革命时候怕是要抓起来游街示众了呢。

最近郑爽在录制综艺《这就是铁甲》的现场发飙的视频疯狂在微博流传。我点开这不到三分钟的视频,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

  因为规则的不公,裁判读秒花了两倍的时间,导致郑爽战队铁甲毁损严重且被迫淘汰。我看着眼睛红红的她带着哭腔喊着“我一直都尊重比赛的规则,但是你们呢?尊重过我的队伍吗?”

  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即使被冤枉、被委屈,也试图去得到哪怕一个解释或道歉。但如果换来的只是冷漠的无视,难道是自己太较真、无理取闹?

  答案恐怕是这个世界病了。

  去年有段日子一度对油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闲逛画具用品店时无意发现旁边的油画班的宣传牌。忍不住问了正和友人们热聊的老板,“请问你们的课程有针对成人的吗?”嘻嘻哈哈的那群人忽然瞪大了眼睛,好像我在说什么天大的笑话似的。

  空气停顿了几秒后,老板推了推厚重的眼镜答道,“现在怎么会有成人要学画画呢?”不是陈述句,而是掺杂暗讽的反问句。

  可惜当时的我依然没有改去讨好型人格的毛病,在瞬间失望后依旧摆出笑脸,“我就是咨询一下而已。”然而内心的声音却是—“难道只有小孩子有梦想,成人就不配有梦想吗?”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也许是县城人流量的问题,开成人油画班没有足够生源。但那句鄙夷别人理想的话确是实实在在扎于心里的刺。

  前两天和小侄女聊天时,正巧以此为话题。12岁的侄女耿直地说,“你的想法没有错,是他们错了。”我望着她亮晶晶的双眸,忽然就找到了答案。

  有时候当你处于混沌的状态,周围的沼泽之地不断地向你召唤。他们说,快来啊,快加入我们的灰色家庭,一起挣扎一起坠落到地狱。你不知所措地向前进,被美好的海市蜃楼深深地吸引。此时,只有内心的声音像警铃一样给予你最真实最客观的提醒。

  相信自己,勇敢地对讨好型人格say no,才是应对所有三观不正的人和事的良策。

  在这个人云亦云,乌合之众颇多的钢铁森林,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内心的一片净土并付诸行动才能做真正的自己,才能摆脱讨好型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碧叶清荷:思考很深刻:+1:
  • ZYlover:作为一个反感"老好人"这个角色的非讨好型却又时常甚至逼着自己对讨厌的人微笑的大三学生,我深有体会!我发现,即使上厕所这么短的距离,都会出现互相讨厌的人,然而我却每次都主动微笑,过后,心里会百般无奈和气恨!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别人微笑,回过来的确实别人的爱搭不理。可时间久了,我好像习惯了这种感觉,但我能感觉到,这种感觉已经让我产生心理方面的自伤行为了,是一种被动变主动的过程。我甚至没发现这已经伤害到我自己了。你的文章真的启发我好多,让我重新正确审视自己。
    秋刀鱼和他:@ZYlover 其实有时候不自觉的讨好是因为这个社会的约定俗成,或者自己潜意识里的善良作祟。它们让你暂时放弃本我,甚至变得自卑。
    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树立正确强大的三观,不受他人的影响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很高兴写的文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这也是每个作者都希望看到的。

本文标题:讨好型人格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v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