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确定这个词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认识这个词汇是在近代听闻《以色列风云》之后,像是一个魔咒,也像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斡旋一词莫名其妙的就进入了我自己的知识库。
先秦的历史,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春秋,或者说华夏历史,我最喜欢的一段也是春秋。有类无教的时代,允许千奇百怪的思想出现。
事实上我总觉得这是思想大开化释放和接收的一个时代,要到秦朝建立后,思想凝念到一定程度才出现规范和分类。
斡旋的意思是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引申为调解争端:多亏他从中斡旋,否则很难收场。
古代的说客担任的就是大使的角色,斡旋于诸侯之间,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应变能力,和多个首领交流、谈判,已到达自己的目的。
烛之武退秦师,百里奚相秦,苏秦合纵连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子太多,不能自已陈列了。
一句话概括:聪明人如何运用自己的头脑完成使命,使自己国家存活。
谈话的艺术需要用案例来说明。《烛之武退秦师》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活脱脱的一部缩减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