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鹅池洞的历史密码,续品马啸诗词
引言:
鹅池洞是古庆州城的一个附属的城防设施。古代有取水、瞭望、防守、撤退、宴游等多重功能,现在则是古城游览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而且是庆城所剩不多的几个仅存真迹之一(国内几个知名研学旅游团队到庆城,鹅池洞是其在古城唯一的游览目的地)。因此,真懂庆州古城的人常常会说:“不到鹅池洞一游,等于没有到庆城。”
墙内开花墙外香。1906年英国探险家C. D.布鲁斯坐在鹅池洞的石级上浮想联翩,今天我们也随着陇东学院马啸教授的《咏庆城鹅池洞五首》,穿越古庆州幽深的时空隧道,与先贤对话,与设计者沟通,与未来畅谈……
其一
阶斜一水通,布局宋明功。
洞达上和下,景分晴与濛。
鹅谣周祖远,鸽笛戍烟空。
犹自鸣迴雁,低昂挟塞风。
“阶斜一水通”,台阶倾斜,下有泉水。“布局宋明功”,鹅池洞始建于何时,没有可靠的记载,根据洞内碑文: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疏浚修葺或扩建营造。按照有关史料,马啸教授认为鹅池洞现在的规制主要是唐宋时期形成,金明时代完善。当然清代也有重修的历史记载和碑刻,比如嘉靖年间的王荩就有“观鹅池诗”的石刻。但是,清代的鹅池洞大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洞达上和下,景分晴与濛。”这是目前游人能够看到的鹅池洞景色:上洞光线较好,用一“晴”字,下洞空气潮湿,着一“濛”字,也或指晴天和雨天两种景象。“鹅谣周祖远,鸽笛戍烟空”,周先祖在此养鹅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但传说毕竟还不是历史!空中的鸽哨释放着和平年代特有的恬静,战争的“戍烟”已是长烟一空。尾联“犹自鸣迴雁,低昂挟塞风”紧承颈联,北边归来的塞雁,或在河湾觅食,或在空中鸣叫,边塞的昂扬之气,使人踔厉奋发。
池古壁生萝,兵坚奈洞何。
能羁城牧马,可守隘巡鹅。
教稼先周始,归羌小范多。
风光崎险处,化育自雕磨。
“池古壁生萝,兵坚奈洞何”,古老的天井壁上长出了藤萝、苔藓一类的植物。在庆州的城防历史上还没有敌人从鹅池洞侵入的记载。庆州古城在历史上被围困的时候有断粮的记录,却没有缺水的记载,“鹅池洞担水不用舀”的民谣既反映了池水之深也说明了取水之便,既防范了进犯之敌,也方便了城内军民用水,不知道算不算是最古老的军民两用建筑物?“能羁城牧马,可守隘巡鹅”,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能羁民教民,国家安泰,即便再坚固的城池,也只是牧马养马的场所,如果人心思齐,自成钢铁坚城,鹅也会发挥作用,成为人类守城之友,西方就有“鹅救了罗马古城”的故事。“教稼先周始,归羌小范多”,传说周先祖在庆城一带教百姓种庄稼,北宋名臣范仲淹父子在庆州归化羌人上功不可没。“风光崎险处,化育自雕磨”,无限风光在险峰,世界上那些非同一般的景观往往在险峻之地,都是因天地造化、人类创造打磨而来的。鹅池洞的历史、庆州城的历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与整理。
其三
巷横阶暗连,几度访云天。
欲问池鹅逝,徒知巢燕悬。
花痴方外梦,水落洞中禅。
回望孤城近,长川下夕烟。
“巷横阶暗连,几度访云天”。在古城中街小巷横斜之处,诗人几度游访、领略过鹅池洞的天光云影。“欲问池鹅逝,徒知巢燕悬”。常常想问周祖所养的鹅去了哪里,没有答案,只知道“城外之城”的鹅池洞象一个悬空的燕窝。“花痴方外梦,水落洞中禅”,人们只是痴迷于追逐那些方外之梦,而不愿意象古洞滴水那样去静心参禅悟理。“回望孤城近,长川下夕烟”,回头一望,近在咫尺的这座故城,在东西二川夕烟的笼罩之下,恍然若有所悟。
其四
西客赞城形,雄奇同爱丁。
墙擎巢料峭,隧隔燕伶俜。
忧乐千秋史,风流一碣铭。
河山邀月处,对饮有新亭。
“西客赞城形,雄奇同爱丁”。“在这样的古城中,不论从它的地理位置,还是从它至今还保留着的历史痕迹来看,甘肃东部边境上的庆阳府是最令人神往的……庆阳府都令人想起爱丁堡。”英国著名探险家C·D·布鲁斯曾在《走出西域》一书中,这样描写1906年他所见到的的庆城及鹅池洞,他说,鹅池洞就像一个燕子的巢,挂在上方城墙和下方河面的中间地带,不论从它的地理位置来看,还是从它的自然环境来看,庆阳府都令人想起苏格兰的爱丁堡。“墙擎巢料峭,隧隔燕伶俜”。鹅池洞由上洞、中台、下洞和取水底洞四部分组成,曲径通幽。颔联虽有燕子、燕巢的意象,但其实写的是城墙及烽燧的形状,或者说是鹅池洞的形制。“忧乐千秋史,风流一碣铭”,曾在庆州担任知州的范仲淹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风流一碣铭”,碣铭是碑刻,范仲淹也在鹅池洞留下了碑刻“飞云破空”,只是现在看不到原作了,甚为遗憾。“河山邀月处,对饮有新亭”。虽然遗憾,但新修了亭台,仍可以举杯邀月,对饮成欢,发思古之幽情,也算是自求清欢了吧。
其五
两水作壕堑,垣深有洞天。
雄因台可削,幽自古来传。
从宋围能守,至今痕尚全。
临风怀胜迹,啸咏付晴川。
和国内绝大部分古城不同的是,庆州的护城河是东西两条河流,就是“两水作壕堑”,更特别的是类似于东南一带天井样式的鹅池洞更是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据马啸教授推测,这种天井建筑式样的设计者当为东南一带的人士,但究竟是何人,史无记载。“雄因台可削,幽自古来传”,庆州古城建筑在台地上,城墙不是夯筑而是“削土为城”!“从宋围能守,至今痕尚全”,古人筑城主要是为了防守而不是进攻,庆州古城至今还有唐宋时期军事防御留下的痕迹,比如庆城内的田城和凰城所遗留的唐代、宋代城墙即为明证。“临风怀胜迹,啸咏付晴川”,面对这一名胜古迹,诗人感慨万千:古人已逝,胜迹尚存,虽有遗憾,但遗憾本身就是历史!
少数爱庆情切的网友说庆州有四千年的历史,他们可能把历史传说当做了历史事实!如何面对历史,如何保存古迹使其发挥它本身应有的作用,值得每一个庆州后代思考。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律诗不易,五律更难,一连五首,难上加难。马啸教授,保住头发,保护历史,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