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是爬山第65天,小红书上打了卡,顺手刷一会儿,结果推给我许多“30天瘦15斤”的帖子,言之凿凿地传授液断、生酮、黄瓜鸡蛋之类的“极快”的减肥方法。奇怪的是,这些帖子没有真人对比图,更新时间也不长,缺乏可信度却流量很大。积极一点想,这是自媒体运营账号,数据是假的。消极一点想,这些数据折射了大多数人的心理:急迫想要成功但是又短视,缺乏耐心。
想想也能理解,世界变化快,朋友圈喧嚣多,今天这个晒包包,明天那个晒高档餐厅,后天又有人晒公司上市财富自由各处度假。普通的我们很难不眼红,很难不着急:快一点,快一点,快点瘦下来,快点升职,快点变网红……
然而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昨天还喜滋滋瘦了两斤,今天就没忍住暴饮暴食;昨天还绩效不错志得意满,今天就被恼人的业务方半夜叫起起气的吐血;昨天涨了两粉丝今天却掉了三儿。
死盯着结果,想要,非常想要,方向反而走偏。减肥想一个月瘦十斤,用了极端的方法,结果很快反弹,反反复复,反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变得更胖更沮丧。工作想走捷径,结果遍地bug,花更多时间补窟窿;朋友圈想迎合,想喧嚣,结果全然不是真实的自己。
读了十多年书,走了二十多年路,却还没有透彻冷板凳的道理。
上周,校友群里看到一个学长的故事,大学里就梦想做物联网,但是时机和市场都不成熟,于是他去了企业上班,但是一直关注着行业变化,工作四年之后,辞职创业,如今已经十年,公司也有八十多人,上亿营收了。
这个学长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大家纷纷称赞“少年不死”,感慨“梦想是摁不住的”。我赞叹之后不能免俗联想自身:当年那些强烈的梦想为什么沉寂了,为什么当下做的事情已全然不是当年所想。想起当初一个高中好友对我言语多有责备:你不是当年那个你了。已能领悟他的恨铁不成钢之情。是的,曾经也是有梦想的少年,如今却难记得或者说出口。
在忙什么?工作并非缺你不可,是你在向公司乞食;孩子并非你陪伴不可,是你在向他寻求情绪价值和自我满足;朋友圈也非必不可缺,是你在处处依赖,生怕别人看不见你忘了你。前阵子经常问舞剑,我老是发朋友圈别人烦不烦?舞剑说:怎么开心怎么来。
可是发了那么多朋友圈好像也并不开心。今天的照片没人点赞,内心小人A:照片没P过,这显得我真实;内心小人B:为啥当时没有找个更好的背景;内心小人C:早知道文案改成……
太关注别人的看法,浪费太多时间内耗,以至于没有精力去关注更长期的事情。是的,我一直不承认自己会内耗,但是负面情绪如影随形,你必须要先承认它才能解决它。就像暴饮暴食,你必须先正面它,然后从源头——不花钱买食物——来扼杀它。
前两周说要控制微信的使用,一个朋友留言:“关闭朋友圈六年,受益良多”。初时表示敬佩,但不以为然,因为发朋友圈似乎是我的爱好:一周两三次,某天兴奋了,可以一天三条。一直觉得开朋友圈是为了记录自己,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真想记录,亲宝宝记录孩子成长,小红书打卡爬山日常,微信公众号记录所思所想。你为什么还需要朋友圈这样一个场合去分享你平常又无趣的生活呢?
发圈成瘾的我一周没发,居然感觉挺好朋友圈毫无益处,何妨一试网友的方法,于是心一横关闭了。及至昨天,带娃参加学校运动会以及夜游紫金港,照着往常,必然要花半天时间挑选照片,编文案,然后为了有人评论沾沾自喜,为着无人点赞心灰意冷。然而昨天决心不发,看看到底会咋样,结果时间富裕,让我更专心的陪娃,做家务,读完了一本《白先勇评红楼梦》。今天验收一周微信时间控制效果,惊喜发现,一周只花了5小时,今天只用了十分钟。
写到这儿,似乎走题了。你想要学会长期主义,扯这么多关于朋友圈的篇幅干什么?我想,过去过于频繁地更新朋友圈就是个短期主义的毛病,需要改掉。有点小想法了就想要得到关注,有点小变化了就希望亲友赞叹,人生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分享中碎掉了,片段化了。
想要学会长期主义,你就需要屏蔽那些即时的感染因素:别人或者自己的分享在心中引发的间歇的自满、嫉妒、怅惘等负面情绪。也要建立自己的过滤系统,比如打开小红书,自动过滤那些功利主义的速效减肥贴,坚持你自己爬山和健康饮食。学会避开朋友圈的干扰,专心自己的读书和记录。
我自然有一些说不出口的大梦想大愿望,但是我希望自己能从小处开始学会长期主义。比如,从坚持爬山100天,坚持远离朋友圈两个月开始。看看今年夏天,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原创 夏小胖 极简夏小胖 2023-03-19 19:29 发表于浙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