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少年宫等囧宝上课的时候写了两千字,准备晚上回家整理成文。下午带囧去公司,跟着一起吃了很多坚果零食,晚饭食堂吃了大份的美味炒粉干,还有囧没吃完的炸小鸡腿,吃的饱饱的,很满足。
但是晚上到家之后,打开电脑想整理文章,却发现自己肚子太饱,没办法专注精力写东西。甚至衣柜也不想收拾,整个人处于浮躁的状态,只想吃东西,把早上剩下的一大块燕麦香蕉蛋糕吃掉后开始躺尸(自我安慰:自己手工做的没加糖,相对健康)。幸亏家里已经处理了各种即食食品,才不至于热量爆炸。
晚上躺在床上,黯然反思这缺乏活力没有创造力的一晚,突然感悟到,之前创造力旺盛的时候,都是非饱足状态。因为吃得少,不需要耗费能量消化食物,大脑能量充足,思维活跃,能做很多事情。
一旦吃太饱,身体的能量就都集中在胃部去消化食物,无法为大脑供能了。难怪乔布斯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那么受推崇。只有经常保持饥饿感,大脑才能处于活跃的有创造力的状态,只有经常思虑和知道自己的愚蠢,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理解的事物,然后才会主动阅读或者实践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突然能理解老师当年说的:很多伟大诗人的高产期,或者传世作品的写作时期都是其“失意期”,比如被贬的苏轼,穷困的杜甫。想必他们在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腹内空空,大脑才高度活跃,充满创造力。
也理解了老人说的“三分饥寒,七分温饱”,“要想好,七分饱”。大概也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感觉到七分饱的时候,身体的能量摄入其实已经足够。如果再继续吃到饱足的程度,实际摄入的能量已经超出身体所需,而胃肠消化食物需要调动血液和能量,导致吃太饱之后,人的大脑会进入近乎停工的状态,中国人午餐后要睡一觉,西方人确是去健身房,似乎也和中式午餐碳水含量过高有关。
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前几年想写点文字却憋不出来:每天都吃太饱了!也突然想到,如果高三的时候,老妈没有把我喂那么饱,没有每年长十斤,说不定可以上清华呢(开个玩笑)。
只是现在我们很少有被动挨饿的机会了,只要想吃,囤积的零食、半小时到达的外卖、楼下的小吃街,太多的渠道能让我们获得即时满足,太多的调味料让我们无法停止进食的脚步…便利和便宜几乎让人很难有”保持饥饿感“的机会。
如此看来,主动极简食物的份量和味道,不仅有助于健康和减肥,还能帮助提升创造力。其实之前也有类似的体验,如果中午吃太饱,午睡就会睡不醒,一下午昏沉沉的工作效率不高。最近爬山和两餐之后,工作日也不用睡午觉,能保持一天的清醒状态。甚至夜间睡眠也变得规律,沉沉睡足7小时自动就醒了,改变了饮食结构之后,身体自己悄悄就有了反应。
因此为了清醒有活力的状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胃部的留白,更多把能量留给大脑,甚至时不时断食一天,重塑肠胃和大脑能量结构。结合近期减肥的心得,精简和重申一下保持适度饥饿感的方法。
设置低热量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杜绝含糖饮料,碳水零食的存在。即使健康的坚果零食也放在非触手可得的地方。
多喝水:每天2-3升水,想起来就喝,吃饭之前喝。白水不那么好喝,可以切点水果,泡点红枣进去。只要能喝进去水,占据一定的胃部空间,减少进食热量,可以多多尝试各种健康的花草水果茶。
清淡饮食:自己做饭的话少加油盐调料,外出就餐也尽量选择清淡的馆子,比如清水麻辣烫,或者粤菜馆子也不错。
相册里找到的前两年的最爱当然,所有的方法都是术的层面,真想持久地健康节制饮食,需要从观念上认识身体真正的需要,以及我们心理上真正的诉求:是负担过重的肠胃,还是清醒高效的大脑?
答案很简单,行为习惯的建立却没那么简单。但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养成极简节制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继续努力,相信时间和自我觉知自我管理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