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也想不到,我会认为什么最美?
现在,刚刚,这种美感一下蹦出来,倒没吓我一跳,因为它来过我的记忆中,链接智慧,所以也没让我觉得惊奇,倒是很高兴,高兴与它结缘,没有它,我将难成为我,虽然我不是优秀的。
这种美的样子,其实一直存在在记忆中,舍不得想太多,也不能想太多,不对它有意而为,因为那样子本就简简单单,甚至傻样,却很自然,很纯粹,像一幅素描。
什么最美?说出来很简单,却会“索然无味”。
这美,美美的样子,不是长相,任长相再好,也无可媲美,而是“发呆”的样子。
发呆?是的。直到早几年,它才停止,因为许多东西已从发呆中懂得,无需再启动这状态,无需再变回这状态,虽然还可以进入这状态,但不必了(然而它启动了另种“呆”)。
因为它,自然进入过深不可探的黑洞中,茫茫然,却又欣欣然,寒冷中自带温暖,阴森可怕中自带阳光自信,自带勇敢前行。这是人生难遇,难迎合的际遇,这是另一种美,因为只有这样的际遇才能产生原始的自然美。
对于呆,且呆出美来,是有人怀疑的,怀疑是在胡说八道,更别提黑洞之美了。的确,这种特别的美,只有特别的思想才能体悟到。也许人人体会过,而难自知,但也未必。
一生中,是呆,带来了无限的可塑空间,带来了思想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是与大自然的共鸣,不只是人性。
如果我是个画家,作命题画——最美,那肯定是画抽象的——呆。这画没有繁华,却尽显繁华,从孤独的状态中尽显繁华,而这也是最孤独的意境,意境美。
如果我是个歌唱家,会赞美什么?那也是赞美——呆,因为它点燃了一切可能不可能的思想,让心焕发异彩,能到达难到达的远方,能接近无法接近的本心,即算是大海辽阔,即算是天空无边无际,即算是人心难测,都能在发呆中一一抵达,只要足够呆出智慧来。
如果我是个科学家,那呆就回家了,因为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呆出来的,不呆不成家。
如果我是文学家,怎样来说呆?那就不必说了,肯定会拿最自然,最本真的词句来述说,无需修饰,无需加工,那种素净会让人生起敬畏感,敬畏它带来的美。
其实,我什么也不是,只是普通的百姓,更不是以上说的那些家了。而能让我有如此的深切感受,是因为它是灵性的,既能多面性的扩展,也能聚焦式的收缩。它是有根的,只要根稳,就能通过它测试出生活的是非对错,验证人性的美丑善恶,乃至宇宙的能量……
现在,它已成为我生活中珍藏的宝贝,是一种人生经验。它是经典的功夫,看似有点带傻,在真人面前却时常是忘我的境界,跋山涉水,历尽沧桑,寻找彼岸,让心回归,与自然同呼吸。
它的出现,是种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来头是通向快乐的中转站,有了它,就能不孤独,让繁华任取,让孤独自生,来去自如。
虽说它停止了几年,不难感应到,它因为被珍藏,却以另种状态依然呈现或隐现在生活中,看,从它是中转站到孤独繁华任取,就知道它呆得活泛了,灵便轻巧了,换种说法的话,它变成冥想了,是种高级的呆。
呆,是宝藏,最美,因为是它创造了美!
如果是个思想者,他一定先是个发呆者,再是个“呆呆的”冥想者。
不呆,不通;不呆,不美;呆呆,能量自通,美感自如!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5437/ead60a196889da8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