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亲”是个非常好的比喻,可以尝试用在各种场合,前提是找出两个共同点,然后串起来。
比如大家一起吃饭,彼此多个行业,可以寻找出两个共同点,如建筑行业和水工行业,这个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毕竟很多建筑院校就有给排水水利水文等这个专业。
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水务一家亲”,事实上也是如此。
再比如,职业可以分作教育和企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企业是使用人才的,也可以说“培训和企业一家亲”。
一家亲的说法,就是心理上用某个逻辑关系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情谊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去某个单位参加活动,人家问啥专业呢,这让我瞬间犯了强迫症,给排水工程里的“给”有两个发音,我会固执读作“ji”,不过很多人读作“gei”。这其实无所谓,不就是发音吗,我们国家方言无数,也不耽搁交流和谐。
我老老实实说是“ji排水工程”,引来幽默回应,“ji排水?从井里取水的,打井专业嘛”,知道人家开玩笑,就顺着说,“企业是给国家缴税,挣钱的,相当于挖井,个体则是花钱的,是取水,这就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
当年据说学校给排水教研室的老师们,酒量都很大,有调侃“给排酒教研室”,说来惭愧,自己酒量很小,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怪自己学业不精进,惭愧。
工作后去了一个建筑工地,不是搬砖,而是当“水电工”。大家知道鄙视链到处都有,建筑工地也不例外。从老总角度看,土建老总鄙视安装老总,因为建筑主体是土建,安装只是捎带的,工程量少还多是土建老总给的工程,不过从工人角度看,恰好相反。
当年干水电工的都是小孩子,农村出来,比较聪明伶俐那一类,毕竟这个工作需要点技术含量,大老粗都去干土建,就是“泥瓦匠”,于是有个顺口溜,“水电工,很稀松,吊儿郎当高级工”,言外之意轻松的干活,玩着就把钱赚了。
当年第一天去工地,队长说“穿好裤头背心准备干活啦”,一听头都大了,怎么干活要提醒穿裤头背心,随后明白了,这是让大家带好安装水电管件,即“三通、四通”。
三通就是用作主管道上开一个口的管件,如接一个洗手盆,四通则是在管道上开两个口的管件,如一梯两户分出两个入户管道,分别比喻为裤头和背心。
可见,人的幸福指数与环境、学识、贫富关系并不大,而与积极挖掘差异信息自嘲比喻有关。
稍微引申下,个体与这个世界关系是“个人社会一家亲”,给排水的双重发音导致纠结,现在很多时候改个称呼为“供水排水”,工作生活各类比喻是乐趣的源泉,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就是面对困难越多越兴奋,因为可以转换积极比喻就越多,这些就是体验和经历的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