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电影+」坚硬的水——评《奥丽芙-基特里奇》

「电影+」坚硬的水——评《奥丽芙-基特里奇》

作者: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13:30 被阅读29次

    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人们常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形容,比如“幸福”、“痛苦”。我们有太多可以诠释幸福的画面:父母张开的双手,金榜题名时的灿烂笑容,婚礼上的深情相拥,第一眼看到孩子时的喜极而泣,儿孙满堂的闹闹哄哄……也有很多定义“痛苦”的细节:亲人的逝去,爱人的远离,事业的失败……但是,这些幸福或痛苦的画面中间,是无数帧日常生活的剪影。那时,我们面目平淡,浸没于柴米油盐的繁琐,日复一日。这时的我们,内心对生活是怎样的感受?

        换句话说,生活的真相是什么?

     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幸福”、“痛苦”等几个词可以言说的,就像一道奔腾流逝的河水,每一朵细小的浪花都参与构成它的实质。江河后浪推前浪,我们能说清它的来龙去脉吗?

     《奥丽芙-基特里奇》这部四集短剧,以一种令人心碎的诚恳来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奥丽芙的一生并不波澜壮阔。她是个刻板、清冷的人,甚至可说不通人情世故,言谈中总是让他人觉得倍受冷落或攻击。她有一个几十年如一日关心她的老公,永远记得在纪念日给她送上礼物,手写爱的宣言。但她对丈夫却十分冷淡、苛刻,不仅爱心卡片会被丢进垃圾桶,她还差点与婚外情的对象私奔。她对唯一的儿子也十分严苛,常常用言语将他贬低得一无是处,甚至在大庭广众下劈面掌掴,令他无地自容。结果,儿子成年后不得不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与童年阴影苦苦对抗,对她充满了怨怼与厌恨。她在丈夫过世后孑然一身,儿子连孙子出生都不通知她,唯一陪伴她的老狗在安乐死后,她举起了枪准备饮弹自尽。

     这短短几行字,说的是她的人生,但却又不尽然。该部剧集最过人之处不是它对剧情的设置,而是对人性见微知著的把握与体现。它并不是流于表面的乏味呈现,而是在将一个女人的一生嚼碎咽下,深刻体味了她的整个人性悲剧之后,用血和眼泪将其灵魂勾画于观众眼前。剧集里的每一个剧情、每一处细节都似一根根由炭笔勾勒的线条,粗疏而又精准,令人于无声处惊心动魄,甚至潸然泪下。

     她的童年可以说不堪回首,父亲在她尚未成年时便饮弹自尽,连一封遗书都没有留下,将他的女儿就这样抛进无依无靠的冰冷世界中,从此只能靠自己独立支撑。这一事实背景在影片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只以奥丽芙将父亲吞枪自尽的悲惨往事如天气、交通一般向陌生人随意谈起的这一细节来呈现。她把自己的情感隔离得有多深?千般描绘万般叙述,还不如这一抹浑不在意的残笑。这抹残笑提醒我们:谁不曾拥有天真无邪、放肆轻狂的孩提时代?可看看现在的她的脸吧!古井无波般的寂静,抑郁和绝望深深地刻上她的嘴角眉梢,但她却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笑——轻描淡写,这是她惟一可以依恃的盔甲。

     可惜,她还是摆脱不了痛苦。因为她给自己裹上了厚重的盔甲,却始终不肯完全关闭探寻的内心;她将万般情绪用冷漠刻板的面具遮住,却固执地不肯闭上观察的眼睛。她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却依然坚守内心的准则。心还活着,就还有坚持、会期盼、想要爱,可也就因此有了软肋,会被身不由己的痛苦攫住。眼睛睁着,在看到甜美梦幻的同时,也将弱点和错误尽收眼底。一个人越清醒,越明白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他给自己背上的枷锁也就越沉重。

     奥丽芙背上的枷锁沉重得令人窒息——她的准则不仅对他人严苛,对自己更是毫不留情。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老公亨利的软弱与界限不清:亨利的爱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满足自恋——他乐于待人友善、亲切,因为通过悉心照顾他人,他可以陶然自得于他人回应的温情与感激中。当这个人特别软弱依赖缺爱时,与亨利便会特别契合,剧中他的女下属丹妮丝便是如此。在与她的相处中,亨利不知不觉渐渐意乱情迷,甚至有所逾越,他当着妻子和儿子的面一口口给哭泣着的丹妮丝喂饭的场景,将他的这一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奥丽芙瞧不上愚蠢的丹妮丝——她一直管丹妮丝叫老鼠,也瞧不上亨利与丹妮丝的这份感情——这样的感情在她看来太庸俗而又软塌塌,简直就像交换棉花糖与玩具的过家家游戏。但她却太清楚亨利的本性,明白他的身不由己。

    因为明白,所以她选择了一言不发,任凭亨利自行其是。在很多女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于她却是如此干脆利索。

    她对自己实在够狠,狠到哪怕遇见了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被爱情如歌的诗意、隐忍的激情与神秘的远方柔化了脸上刚硬的线条,她与他的交往也还是隐忍和克制的——在没决定放弃婚姻之前,她绝不会越雷池一步,这需要多么高的自我要求,和多么强的自制力!

    可惜,一场夺去情人生命的车祸粉碎了她的美梦。车祸那天晚上,奥丽芙的哭声撕心裂肺。

    一个人只会在清晰地感受到绝望与身不由己时,才会有那般锥心刺骨的痛哭。奥丽芙当时可能并不明白,情人致命的吸引力来自于他与她的父亲极为相似:烟、酒、自毁,而她的潜意识想要改写童年的结局,来让自己自由。但她一定镂心蚀骨地感受到,父亲与情人的死意味着她生命中有一些可能被永远剥夺了:那是她从根源上修复自己的可能。在那天晚上,奥丽芙借着死亡冰冷的鼻息,清楚地体认到了这种不可能。于是,在情人死后,奥丽芙断了自己的念想,让自己安于与亨利的生活。这对夫妻渐渐过出了相濡以沫的默契,只是他们都不自知。直到二十多年后那场出人意料又惊心动魄的医院劫持案发生,两人间的那层隔膜才被捅破。

    生与死是真正的大事,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有死亡迫在眉睫的威胁,平日里苦苦坚守的内心防御才会轰然坍塌。此时可怕的焦虑与恐惧袭来,人会下意识地用自己最本能的缓解方式来应对。

     奥丽芙的方式是控制他人,让他人按自己的“对”的建议行事,她的安全感建立在秩序的确保上。而亨利的方式则是关心、宽慰身边的女性,用她们的崇拜与感激来巩固自身的价值感。奥丽芙厌恶亨利此时还黏黏糊糊、腻腻歪歪,亨利也看不惯她的不合时宜与颐指气使,两人终于爆发了一场真心裎露的争吵。对往事的揭露令人心碎,但同时也是一种解脱,此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对方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奥丽芙的清冷需要亨利的温暖来中和,而亨利的绵软也需要奥丽芙的坚毅来支撑。他们的情人虽然令己意乱情迷,却绝不可能长相厮守——吸引彼此的是相似的病态,但病态的感情,如何能走得远?

     可是,还是遗憾,永远的遗憾:为什么你不能是我理想中的那个模样,既温暖亲切,又高大坚毅?当看到亨利吓尿了裤子时,奥丽芙忍不住地厌恶,但悲伤旋即涌上心头。而亨利也在那一刻避无可避地直击了自己的懦弱胆小。这种明白撕裂了他的心,他那个绝望而又凄苦的表情,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

     这种直面自身弱点的明白,其对人格的震撼程度仅次于生死,更何况,它直接作用于个体自身,而不像他人的生死那般间接旁观。因此,面对这种明白,人要么彻底自我麻醉以逃避,要么咬碎钢牙选择改变自己。这种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承担的也是难以想象的负荷。亨利选择了接受这一挑战,他第一次超越了自己,给予了奥丽芙自身限度范围外的理解与接纳,同时也勇敢的地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与不满——这是他们几十年婚姻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当亨利说出“结婚这么多年,你从未对我说过抱歉”时,奥丽芙流出的眼泪并不是因为伤痛,而是终于得到深度接纳与依靠后的安心哭泣。之前,她一直都在内心深处明白亨利对她十分不满,因此从不曾觉得被他真正拥纳。但这一天,在他的怀抱中她深深地感受到了,眼前的这个男人,知道她的每一个缺点,但依然用整个灵魂在爱她。

     这八个月,才是他们真正的婚姻生活。经历了四十年漫长岁月的长途跋涉,他们才终于走进对方心里。

     但也许是改变所要消耗的能量太大,亨利已然衰朽的身心难以负荷,八个月后,他被一场中风夺去了意识,四年后死于睡梦中。

     死亡又一次夺走了奥丽芙最重要的东西。

     在她还是孩子时,父亲死了,她可以依靠自己旺盛的生命力重新站起来;在她中年时,情人死了,她可以依靠亨利的存在及秩序的惯性继续按部就班;但现在她已是风烛残年,几十年的沧桑熬干了她的心力,又没有了挚爱丈夫的陪伴,她有什么动力维持正常生活的运转呢?

     她想到了儿子,想要把自己残余的生命与他联结在一起。她明白,自己不可能再像儿子年幼时那般凌驾于他之上,全权掌控。她变得卑微、顺从、小心翼翼,当那张淡漠素静的脸努力想挤出一个表示友好的笑容时,竟有一种令人心酸的可怜——可她的努力,儿子并不买账。

     这并不是儿子的错,他的童年确确实实承受了太多的羞辱与打压,灵魂上感受到的限制与伤害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他的心理医生所说的那样:“你能够从那些打击的重压下站起来,简直是个奇迹。”是的,他没有错,他有权疗愈自己,自我成长;他有权为二十年前的自己伸张正义;他有权以怨报怨,向着他的母亲——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发泄内心的愤怒与伤痛;他有权不去理解和体谅奥丽芙那些举动的缘由与苦衷——她从不曾被温柔地爱过,因此也就不知道如何温柔地爱人;她饱受伤害却无处发泄,因此下意识地将伤害转移到丈夫和儿子身上;她只知道用责备与强迫的方式来提出要求。他甚至有权不去了解一个事实:她虽然对别人狠,但对自己更狠。

     她虽情有可原,但错确无可恕。错了就是错了,真实生活的残酷就在于此,它给了你一份试卷,你只有一次答题的机会。它不问你的苦衷,不体谅你锥心的苦楚,不理会你“我当下只能做到这样”的哀求,它只会像那条冷冰冰的机场规定那样告诉你:不脱鞋,你就没法上飞机。机场的工作人员根本不会去理解这个老太太只是想守住自己的体面和尊严,不让他人看到自己破得露出了脚趾的丝袜。而当儿子的心灵因她曾经的错待关闭以后,哪怕她再怎么抱怨、争吵,或示好、哭泣,喊着:“我绝不会故意去伤害一个孩子”,儿子也只报以冷漠与置之不理,就像根本没人去注意奥丽芙穿着破袜子的脚那样——这一切,只有她自己在乎,也只有她一人承受煎熬。

     一个人可以有多孤独?当你无论是哭、是笑,还是暴怒、哀求,都无人回应,没人在乎时,那才是真正的孤独。

     但这还不是真正的绝境。因为奥丽芙还能主宰自身,她还能选择离开儿子,还能将对生活的恐慌与绝望掩藏在自杀的决定之下,用从容赴死的自信来支撑早已兵荒马乱、摇摇欲坠的内心。她还有这一点可以安慰自己:至少我还能掌握自己的生死。

     但当她准备饮弹自尽,却发现自己布置好作为最终归宿的林中空地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时,她再也无法扣下板机:正如她对儿子呐喊出的那句话所言,她无法容忍故意伤害孩子的行为,无论是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行!

     在那一刻,奥丽芙对生活最后的主宰权也被剥夺,而且是被她自己亲手剥夺。原来,是自己画地为牢!她经历了和亨利一样的,甚至比他的还要深沉,还要蚀骨的绝望——亨利还有那么多他人的温情回应聊以自慰,而奥丽芙一生与他人相处的际遇,只有一片蓑草连天的荒芜景象,她连一棵救命稻草都抓住不到。

     她手抓心口,五官痉挛成一团,两眼空洞无神朝向天空的崩溃痛哭,那才是真正的绝境。

     但奥丽芙还是挺过来了。她骨子里的那股强韧既是她悲剧的动因,也是支撑她一次次重创跌倒后再一次次爬起来,顽强挺立的原动力。这一次,它让她在衰朽的高龄,选择了比死要痛得多的生,比怨恨要沉重得多的体谅,比固执要困难得多的适应。曾经犯下的错,她决心自己去中止,而不是让它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她不想儿子再像她一样,活在求而不得却又无法可想的日夜煎熬中。她要给他一个救赎的可能,一个对着活生生的父母痛哭流泪,说出理解和原谅的可能。

     她向死而生,重又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个人,该怎么过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其实也像开篇的那个问题“什么是生活的真相”那样,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奥丽芙-基特里奇》这部剧集,给出了一个令我自身心悦诚服的答案:

     尽一切可能,付出所有的努力,去做好当下所能做到的事,而且,勇敢去改变,为自己,为自己所在乎的一切。

    —END—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坚硬的水——评《奥丽芙-基特里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si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