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问:怎样写说明文
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已经整齐的坐好了。每次上作文课,同学们总是早早的回到教室,严阵以待。
“今天我们学习怎样写说明文”,我喜欢这样的开场。“这节课的内容,我不敢保证你们听了以后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但是最起码,你对说明文的认识会加深。”
对于一种新的文体的写作,一次作文课,我真的不敢奢望太多,更何况,这节课内容的指导性并不是很明确。
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我们从说明文的四个方面去体会,通过体会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第一:说明的对象
每一篇说明文必须有一个说明对象,必须围绕这个说明对象。在《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里,虽然写了不同的桥,但是都紧紧围绕中国石拱桥来写。一篇是这样,一段也是这样。在段落里,更是要围绕某一个特征进行说明,不可以混乱。
第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同学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说明对象的特征。
要区分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这是石拱桥的共性特征。所以在文章中,无论写赵州桥,还是卢沟桥,都是在说明中国石拱桥具备的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性特征。
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能对我们的说明对象的了解往往不深入,不专业,我们写的说明文,大都是个性特征的文章。比如某一个建筑,某一座桥,这些你要去找它的个体的特征,不是像《苏州园林》那样的文章,不是写某一个园林,而是写整个苏州的园林的特征。
找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行文的基础。
第三:说明的作用。
写一篇说明文的目标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清楚,准确。把握这一点很重要,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在找准说明特征的基础上,要把这个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还要用一些说明方法把它说准确。我们要下来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数据,让读者读完这篇说明文,对你的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的了解。否则,这篇说明文就算是失败了。
第四:说明的语言
语言要兼具准确和生动两个特征。说明文的语言,既要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说准确,还要说生动,让读者读起来不至于枯燥无味。这也是说明文和说明书的区别,说明书把对象介绍的很清楚,但是说明书在说明对象的特征上是面面俱到,没有主次的;在语言上是只注重介绍清楚,而没有生动性的。比如《中国石拱桥》的第一段,如果你只看第一段,可能你都不能明确判断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苏州园林》,如果不是明确的告诉你,这是一篇说明文的话,你还以为是一篇叶老的游记文章呢?这是成功的范例,这也说明写说明文一定要努力把文章写得生动,切忌枯燥,机械,呆板。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这堂课我们要了解的关于说明文的写作方面的一些建议,望大家认真体会,融会贯通,尝试着写一写说明文,力争写得像说明文,还写得生动,准确。
《神秘的坎儿井》
你或许一直盼望着想去看看大海,想体验一下汹涌的波涛,感受一下大海的浩渺;你或许也盼望着去看看长江,去体验她的川流不息,去感受它的一泻千里;但是如果你听说了坎儿井,你一定忍不住想要去看一看。坎儿井就是如此的神秘,如此的诱人!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新疆人民就创造了这种利用地下水的方式。
坎儿井的起源就很神秘。比较流行的就有三种说法:“井渠说”,“西来说”,“本地说”。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本地说”这一说法。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 0 0年,是新疆本地的产物。
坎儿井的构造也很神秘。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为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的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神秘的还有他的长度和数量。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 0 0 0米以上,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 0 0 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媲美;到了2 0世纪5 0年代,新疆共有坎儿井1 7 8 4条,年出水量6 0 8 2 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惊人的3 6.3万亩,堪称世界奇迹。
今天,人们充分认识到坎儿井的使用价值和人文价值,不仅对其进行有力的保护,还开发出一座又一座的纪念馆,供人们参观。至此,坎儿井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写作实践:
利用书上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 0 0字。
提示:
1,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