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 王俊杰猛
麹义,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界桥之战,大家一定很熟悉。在界桥之战中扭转乾坤,拯救袁绍于危难之中的人,就是麹义。不过,他的死,却有点扑朔迷离,他是死在他自己救过的袁绍的手上。
麹义的祖上原本是姓鞠,凉州人氏,是当地的豪族大姓。他所统帅的士兵应该就是他在和羌族作战时的部曲。
汉末战乱不断,麹义从久居的凉州来到中原,成为了当时的冀州刺史韩馥的部将。
评弹历史:干掉公孙瓒白马义从,麹义之死之谜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麹义与韩馥反目。韩馥派兵征讨,但是被麹义打败。
这时得袁绍正想乘机夺取冀州,麹义的叛乱给了袁绍一个难得的机会。《后汉书•袁绍传》中说:“馥将麴义反叛,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
袁绍,通过与麹义的联合,手中又多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这也给原本就怯懦无能的韩馥以沉重的打击,加上公孙瓒对于冀州的强大军事压力,不得已,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给袁绍。
在袁绍夺取冀州的过程中,麹义这支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麹义投靠袁绍之后,很快在汉末的战乱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的盟友、南匈奴单于於夫罗背叛袁绍,并劫持了张杨,屯兵于黎阳,袁绍派遣麹义在邺县(今河北磁县)以南大败於夫罗。
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绍与公孙瓒在爆发界桥(今河北威县东北)之战。
鞠义受袁绍之命,率领八百士兵作为为先锋,并以强弩千余张对抗公孙瓒的部队。而麹义面对的公孙瓒则是“步兵三万余人为方陈,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余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虽然在麹义的后方有袁绍率领的数万步兵,但作为先锋的麹义,他要面临的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战斗。
果然,战斗一展开,公孙瓒就发现麹义兵少,便以骑兵冲击。麹义的部队匍匐在地,等公孙瓒的骑兵距离他们不到数十步时,同时跳起,一直向前猛冲,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公孙瓒的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及所属一千余人被消灭,公孙瓒大败,率兵逃走。
麹义乘胜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再次击溃公孙瓒,并且一路追到公孙瓒的军营,拔掉军营中的牙门旗。
公孙瓒的两千溃军在逃跑过程中,与袁绍不期而遇。
此时的袁绍“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双方又一次展开激战。
幸亏麹义及时赶到,终于解了袁绍之围。
在整个的界桥之战中,麹义几乎是仅凭一己之力,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因为麹义在界桥之战中的突出表现,从此麹义便成为袁绍集团中对抗公孙瓒的主要力量。
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害之后,引起幽州各地方势力的强烈反抗。
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乌桓峭王率领七千骑兵,与刘虞的从事鲜于辅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并与麹义一起合兵十万之众,在鲍丘(今北京密云附近)一带大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级。
公孙瓒被迫退守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
麹义又率兵围攻,双方相持近一年时间,最后因为军粮用尽,不得不退兵。在撤退的过程中,麹义的军队遭到公孙瓒的偷袭,损失了全部的车辆辎重。这场攻坚战可说是麹义生涯之中最为惨重的失败了。
这场战斗,同时也是麹义命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关于麹义之死:
范晔的《后汉书•袁绍传》说:“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可以确认的是:麹义最后是死于袁绍之手。
但是两个疑问是:1、麹义因何被杀?2、他又是何时被杀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