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HEPING · OU
1
圣诞之夜。北京的气温降到零下。
手机上“天气通”显示,京城外几十公里处有雪。
三里屯一带,雾霾笼罩,人头蹿动,防风帽上仿佛冒着热气。
小车进入工体北路后,全都死在那里喘着大气,喇叭乱叫,车尾灯一闪一闪,一步也没法挪动。
马路两边高楼上的霓虹灯,在夜空中兀自快乐,反复变幻,圣诞老人,圣诞树,以及菱形的栅格,发出诡异的光。
一群戴着口罩的姑娘,高高举起手机,对着高楼上的霓虹灯猛拍。
2
也有安静的地方。
东直门,MoMa社区,库布里克(Kubrick)书店。
书店的名字,源出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斯坦尼·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不是有心人,不会在圣诞之夜来到这里。
从门外看,左边是书店,右边是咖啡店。
地面上的射灯光,反打在书店门口的英文店名上。
两者最早都以艺术电影为中心。
入门后,绿色的书架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暖意。
店内人很少。
选书很精心,不论那个门类(不仅与电影有关),都是精品。
3
书店的编年史:
2001年:在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毗邻开业。着眼于为电影院观众提供相应的书籍、影碟、唱片等。
书店同时成为多元化的文化聚散地,书店尝试和不同的人合作,加入了图书发行、音乐会、驻场作家/创作人工作坊、讲座、诗会等项目,书店为活动提供场地,并自行出版发行书籍。
2003年:书店出版第一本书(有点像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六年内出版发行过百本书籍,出版物题材主要以香港文化及文学为主。
2004年:出现在每年7月举办的香港国际书展,虽然书展摊位空间有限,但每年努力推介不同作家作品及艺术家的创作,令更多参观书展的人能一窥书店的理念。
2006年:夏天在香港观塘开了另一家小店,主要以设计书籍、香港本地创作人及海外的手作﹑精品杂物为主。年底,在油麻地店的影碟部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电影纪念品区,专售电影海报、明信片等。
2010年:在北京东直门的MoMa社区开店。同样以书店和咖啡店为主,希望能更融合当地文化,成为北京和香港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并期待有更多同好到来一起创作,分享和交流。
北京库布里克跟不同的艺术单位合作,举办更多的展览、讲座及分享会,在书店内设定画廊的位置,专门摆放各地艺术家的作品。
2010年:杭州分店开幕,继续为库布里克和各位同好拓阔分享交流的场域。
圣诞夜,好书太多,圣灵之光降临,一家人得赐图书如下:
签名收藏家【英】扎迪·史密斯
战争的框架【美】朱迪斯·巴特勒
希腊人左巴【希腊】尼科斯·卡赞扎基斯
以及Frieze等杂志若干。
2016.12.25 Beij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