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赞成卢梭的一个观点,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正常的生长。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很多人应该不会表示赞同吧,自由自在的生长,然后该学到的自然就学到了。一个好的家教,似乎在无形之间就是让孩子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的世界没有偷,即使他真的做了这件事,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抱有怎样的出发点。《我们三》圆圆,以及周国平的女儿,她们的成长我觉得是相似的,就是在熏陶之下获得了许多,并没有刻意的安排,快乐的童年。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人们定义了成年和未成年的法律界限。可却忽略了生命的意义,其实小朋友不希望自己是小朋友,他们甚至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大人,这就涉及到一个大的问题,尊重,平等的观念。家中有事情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征求过小朋友的意见,小大人,就是这样来的吧。其实,更深层次的,是给孩子们带去了一种正确的世界观。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关乎到教育的作用,周国平挺对的,可以给出这么大命题。学校似乎从来就是在教育我们认识世界,去适应这个世界,很多的生存技能,还是书本上的,但很少传输给我们改造世界的理论知识。去超脱现有的世界,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也觉得,那些剩下的才是属于自己的。课堂上老师讲的再多,而后记得也很多,可若干年后,真正在自己身上留存下来的,又有什么。我们努力记住的不过是为了应付一张试卷,拿下中考,拿下高考,拿下一纸文凭。自己真正喜欢的都被丢在了路上,对自己有用的好像只有零星,不会高数,依旧可以做一个正直的人快乐的活着;精通许多知识,却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走到哪里,依旧会被人厌弃。其实,做人,才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也是需要时间最长的一节课。有的人,一辈子了,都没活明白呢!
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大学里应该感受到的是浓烈的学术氛围。好像不太现实,大多数大学,应该更多的是青春,苦苦挣扎活过了高考,关于恋爱、关于电竞、关于旅行、关于自由就充斥了全部。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师者,和古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这个社会身份,说不出来,高中的语文老师,常说:知识分子的穷途末路是当老师。更想说的是,今天这个功利社会,老师的好坏,不是他的学生决定,而是行政部门,利害关系瞬间就有了。升学率似乎是评定一个老师的标准,于是,学生就成了老师的手段!
本文七条箴言 乃是周国平先生在书中提出的,期间的评论是我的个人见解。
网友评论